《絲桐神品》琴人簡介(我增補)

《絲桐神品——古琴(1950–1970):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館藏音響檔案珍粹》。一共七十二位琴人,很多我之前名字都沒聽過。

1-1 马祝眉(1869~1962)

又名寿洛,谱名隽诜,晚号菊叟。浙江温州人,晚清秀才,家学渊源深厚,其父马兰笙精通琴棋书画。他早年从教,一生从事邮政工作,曾任丽水县邮政局局长,后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擅长诗文书画,著有《春晖堂琴谱》《桐君录》《琴铭录》《琴苑丛谈》《琴诗选》等。

1-2 招鉴芬(1877~1968)

字学庵,号听梅楼主人、南海布衣、邮亭老卒。广东南海人。能诗、擅画、爱收藏,毕生从事邮政工作。1913 年师从长沙琴人顾敏卿习琴。1917 年与顾卓群、彭祉卿、蒋子坚、顾哲卿等人成立愔愔琴社。1921 年在太原与傅侠仙创办元音琴社。著有《听梅楼竹谱》(二卷)、《听梅楼画识》(三卷)、《听梅楼偶记》(一卷),均未刊行。

梁基永(广东文献学者):《邮亭老卒》,《信息时报》,2013-04-20

广州城西边隔着增埗河,以前属于南海县的地界,有大岛叫浔峰洲,就是今日的金沙洲。岛上面最有名的两个古村,现在都划归广州管辖,是沙贝与横沙村。沙贝是明末陈子壮的故乡,横沙则出了有名的画家和文人招子庸,这里要说的,是招子庸的族孙,古琴家和画家招鉴芬。招鉴芬出生在横沙,祖上在上海经商,稍有家底,他年轻时便随着父亲在上海长大,并且长期在邮政局工作,时间最长的是在江西,最后做到江西邮务局的代理局长,与蒋经国等要员也颇有交往。所以他晚年的书画作品上,往往都署别号“邮亭老卒”。

⋯⋯

新中国成立前,招氏已经退休,潜心画画与弹琴,声誉也逐渐大起来。五十年代初,北京掀起了整理古琴史料的风气,当时全国最有影响的古琴家查阜西来广东演出和收集资料,每次都亲临招氏位于广州海珠南路的府上问候。在他的推荐下,招鉴芬还曾经在广州的剧院进行过好几场公开演出,并应朱光市长的聘请,成为广州第一批文史馆员。当年广州的古琴家,如杨新伦,周桂菁等,都经常来往切磋琴艺。

老琴家的晚年,命运颇为坎坷,先是 1953 年,独子在“三反”运动中自杀,他育女颇众,儿子却只有一名,打击很大。文革前,在身体日渐衰落和心情压抑的影响下,他在 1965 年吞服毒物自杀,享年八十二岁。招氏原来藏有不少珍贵古琴和手抄琴谱,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珍宝,可惜古琴在他生前已经捐赠音协和送给朋友学生,现可见唯一的一张古琴,是谢导秀先生所藏的元琴“山中雷”,上面镌刻有“听梅楼长物”的字样,那是他的书斋名号。

⋯⋯

现在学古琴的人多,琴界知道招鉴芬名字的很少,可惜的是他没有留下录音资料。尤其可叹的是,他家里珍藏的琴谱、书画,在文革之中,被来历不明的红卫兵全部抄走,家属曾经恳求红卫兵将他所藏的古琴抄本留下,红卫兵指着看不懂的古琴谱说:“这肯定是反动会道门的密码,琴谱都是数字符号,怎么是这样子的呢?”

1-3 桂伯铸(1878~1968)

原名伯助,字诗成,又字百铸。贵州贵阳人。幼承家学,早年随父桂炎廷习琴。曾向琴家黄勉之学琴。辛亥革命后一直从政。1934 年,辞去一切行政职务,改任省政府顾问等闲职,先后任贵州省文献征辑馆及通志局编审、副馆长、文献委员会副主任。曾参加《贵州通志》等的编纂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贵州省和贵阳市人民代表、文物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主席、中国古琴学会会员、贵州文琴梆子戏研究会主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在戏曲研究方面多有建树,提倡文琴戏(黔剧前身),在诗、书、画方面也造诣深厚。

1-4 吴兰荪(1883~1960)

名建,字兰荪,湖南汉寿人。少年时受私塾先生熏陶深爱古琴,便自己斫琴习之,深得岭南派琴人传授。1912 年后长居苏州,兼习熟派琴艺。1920 年,曾携次子吴兆基赴上海晨风庐琴会。1936 年,参与发起苏州今虞琴社。

1-5 夏一峰(1883~1964)

原名福云,江苏淮安人。幼时父母双亡,家境贫寒。1895 年,入江苏淮安一所道观当道士,习横笛,唱昆曲。一次偶然机会遇琴家杨子镛在观内为游客演奏古琴,遂拜杨子镛为师,为其开门弟子。曾先后师从五位不同派别的琴家。1935 年,参与组建青溪琴社。

1-6 夏莲居(1884~1965)

名继泉,字溥斋,号渠园,山东郓城人。出身清期官宦之家,是 20 世纪杰出的佛教学者、净宗行人、收藏家和古琴演奏家。曾赴日本,回国后更名夏莲居,隐居天津,作佛教净宗居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东城区政协副主席,与郭沫若、管平湖、陈毅等人交游文物琴事。曾将历年珍藏大宗文物三百余件分别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山东省博物馆和郓城县文史馆。其藏琴丰富,且多珍品,包括“混沌材”“猿啸青萝”等名琴。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759376

「他對毛主席一直表現不尊敬,不重視。在他的住室內,從來沒有懸掛過毛主席像,沒有毛主席的著作,更說不上讀和研究,從來沒有宣傳過。」「什麼東西都是外國的好。在見到處理舊貨攤上的舊鋼鋁鍋,他都搶著買,用起來讚不絕口說好。」「在大躍進時,對煉鋼方面,他認為做得過火,白浪費人力物力。在農業生產上試行密植時,不可能生長的好。報紙上報導,有的地方豐收的成果上,可以坐上人,他說這是虛假騙人的事。」這樣的見識,絕非當時一般昏頭漲腦的知識分子可及。

⋯⋯

最有畫面感的一幕是:1957 年全民滅四害打麻雀,當時整個北京城鑼鼓喧天,哄趕麻雀,想把麻雀累死。人們抬著成框的死鳥從街上走過,一牆之隔的帽兒胡同 68 號院裡,大居士夏蓮居卻正指揮全家主僕,輪流敲擊院裡那口刻著金剛經的銅鐘,為死去的麻雀超度亡靈。

這人真是奇人。

1-7 郭同甫(1885~1971)

名曾量,号同甫。福建闽侯人。早年师从清代著名琴家祝凤喈,字桐君,习琴。曾参加科考。民国期间曾任县长。1949 年后,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擅长围棋、武术。

瀚按:「早年师从清代著名琴家祝凤喈,字桐君,习琴」,這什麼狗屁文案。郭同甫生卒年 1885–1971,百度百科說祝凤喈生卒年是 1796–1850,說郭同甫跟祝凤喈學琴,迷惑。又有個說法是?–1864,那也不對啊。

1-8 黄渔仙(1886~1982)

女,名松,字渔仙。师从泉州著名琴家周振高习琴。1920 年,参加上海晨风庐琴会。在此后的十多年中,先后参加了上海、苏州的琴会,常弹《平沙落雁》和《醉渔唱晚》。婚后随夫姓,常署名“黎黄渔仙”。

1-9 龙琴舫(1886~1959)

四川成都人。9 岁时师承清末泛川派琴家、张孔山的琴友杨紫东。后随钱绶詹学琴,并与杨紫东之子杨亘通过“换”琴曲来相互学习,十几岁便颇有名气。1916 年,龙琴舫与谢云生开设“长啸琴馆”,为蜀中培养了不少优秀琴人。

2-1 汪孟舒(1887~1969)

字希董。清末民初琴家、书法家、画家、收藏家。师从叶诗梦习琴。20 世纪 50 年代,参加北京古琴研究会活动,整理古代琴谱,挖掘古代琴曲,编纂《编年考存琴书简表》《乌丝阑指法释》《愧安琴谱》《乐圃琴史校》等。其所藏“春雷”“枯木龙吟”均为名琴中之珍品。其中,所藏至宝“春雷”,从叶诗梦处所得,为盛唐雷威所制,曾位列宋徽宗“万琴堂”之首,是传世唐琴中最珍贵者。

2-2 詹澄秋(1890~1973)

名智濬,字水云,号襄阳学人,笔名碧窗里人。祖籍湖北襄阳。自幼家塾国学。1909 年受文人影响自习古琴。1912 年师从诸城派琴人王心葵习琴。毕业于山东法政学校,后任济南市立高中国文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山东省文史馆馆员。1957 年筹建济南古琴研究会。辑有《梅云馆琴谱》(四卷)、《和平正音》(三卷)、《歌卷》(一卷)、《瑟谱》(二卷),藏《琴谱正律》(王冷泉手稿),藏唐、宋、明、清古琴 20 余张。

2-3 陈维斌(1890~1978)

号仲巽,又自号精一堂主人。祖籍湖南邵阳。曾入军校学习,任教官。一生酷爱古琴,集演奏、收藏、鉴赏、授徒、著述于一身,探访各地名家,竭其财力收藏各代古琴,将位于长沙市留芳岭 46 号寓所取名为“百琴园”,以琴会友,盛极一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所藏 13 张珍贵古琴捐给国家,其中,唐代名琴“玉玲珑”至今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1952 年被聘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后又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南省音协民族音乐组组长,晚年忙于琴学活动。

師承:

https://mp.weixin.qq.com/s/IMai6MwgoSb0Th2Lp4cqjA

1912 年在武汉随田琼习琴三年,后在保定从朱经纪习琴,返湘后又向彭祉卿、顾梅羹求教。

生平:

楚琴網,2012-03-18,

陈维斌(1890–1978),号仲巽,又自号精一堂主人,祖籍湖南邵阳,久居长沙,是湖南省知名的古琴家。陈维斌天资聪颖,悟性极高。12 岁考入邵阳县东湖小学,仅读二年即升入宝庆府中学,得到维新人士邹代藩之启发教育,阅读康有为、梁启超著作,萌发革命思想,立投笔从戎之志。宣统元年由县考送湖南陆军小学,在校期间由同乡谭心休先生介绍,加入同盟会,参与反清起义活动。1911 年 10 月 22 日长沙光复时,陈维斌随新军在长沙小吴门一带荷枪警卫。辛亥革命成功后,因学业未竟仍留校学习;1912 年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三年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工科。结业后分派到湖南陆军见习,历任排、连、营、团长等职。大革命时期,陈维斌先生任革命军第八军参谋,后调军校三分校(即长沙讲武堂)任筑城教官、工兵学生大队长、学生总队长。值得一提的是彭德怀元帅当年曾为陈氏学生,师生感情甚笃,新中国建立后彭帅还询问关怀陈维斌先生的情况。讲武堂结束后,陈维斌因胃病严重在家休养,调任参议闲职。抗日战争期间,中央军校二分校迁到湖南武岗,陈氏又去军校任筑城教官、主任教官。1946 年以高级教官(少将衔)退役。1948 年陈维斌先生回到故乡邵阳,被族人推举担任湖南私立泰清中学董事长。一年后该校改组,陈维斌先生回到长沙闲居。陈氏一生酷爱古琴,集演奏、收藏、鉴赏、授徒、著述于一身,探访各地名家,竭其财力,收藏各代古琴,将位于长沙市留芳岭 46 号寓所取名为“百琴园”,并以琴会友,曾极一时之盛。解放后,他将所藏 13 张珍贵的古琴捐献给了国家,由相关博物馆收藏,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唐琴“玉玲珑”即陈维斌 1951 年捐赠,今为唐琴标准器之一。1952 年陈维斌被聘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后又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南省分会民族音乐组组长,晚年忙于琴学活动,于 1978 年在长沙去世。

余韶:

(1891–1962),原名斐生,号述虞,湖南平江人。1908 年入湖南新军 49 标当兵,参加辛亥起义及护国、护法诸役。1920 年入云南讲武堂韶州分校。1924 年任国民革命军攻鄂军(程潜部)团长,东征陈炯明。1926 年参加北伐。1928 年底至 1931 年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学习 3 年。1932 年任 5 师参谋长。次年 5 师扩为 36 军,任少将参谋长。1938 年抗日战争爆发,任 96 师师长,参加广西昆山及缅甸密支那之战。1942 年,杜聿明任集团军司令,余升任中将副军长。1945 年 2 月,余被免职闲居,后起任新兵训练总队长等职,1948 年弃职,旋被任命为国防部部员此无须到职的差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民革,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余韶虽为标准的职业军人,却十分爱好弹古琴和古筝,曾随九嶷山人杨宗稷学过琴,解放前几年在重庆时,他曾聘请最有名的斫琴师傅在家中专门制做古琴,还与有名的古典音乐家程午加教授一起研究古琴的制造和改进,甚至动用飞机从外地运来高级的制琴木材。余韶的弹琴据说具有特色,自成一家。

2-4 沈草农(1891~1973)

号琴戡。祖籍浙江萧山。一生从事银行工作。早年习中州派琴曲,后师从川派琴人裴铁侠习琴。1936 年,在上海与查阜西、张子谦、吴景略等人共同组织今虞琴社。1938 年旅居香港任职期间,授琴于蔡德允,川派琴曲由此在香港得以传播并产生重要影响。与査阜西、张子谦合著《古琴初阶》,发表多篇论文。擅诗词、书法。

2-5 徐元白(1893~1957)

别署原泊。浙江海门人。受父影响,于 1912 年从浙派琴人大休法师学琴。后与査阜西成莫逆之交。他游学四方,广结琴友,取各家之长以提高琴艺。20 世纪 30 年代,参与创立苏州今虞琴社和南京青溪琴社,1946 年与在渝琴人创立天风琴社。授业弟子数以百计。著有《天风琴谱》一卷(末刊)。

2-6 溥雪斋(1893~1966)

名溥伒,字雪斋,又字学斋,号雪道人,又号南石居士、松风主人,笔名南石、邃园、乐山等,堂号怡清堂、松风草堂。祖籍北京。生于北京清皇世家,正蓝旗。自幼习儒学、书法、国画,少年时学古琴、三弦,师从贾阔峰习琴,琴艺精湛,风格洒脱。1949 年后受聘为北京文史馆馆员、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54 年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其绘画造诣亦不可小觑,曾协助陈垣创办辅仁大学美术系。此外,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社副社长、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画院名誉画师、北京市美协副主席、北京市书法研究社社长等。

2-7 张舜臣(1893~?)

原名鉴桂,云南腾冲人。云南陆军讲武学堂丙班毕业。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学校韶关分校教育长,驻粤滇军第三师炮兵团团长、第二军参谋长、代军长。后任甘肃省副省长。到重庆后,结交重庆各界名流,爱好琴棋书画,彻底脱离政界。1964 年受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8 汪星伯(1893~1979)

名景熙,号浮生。祖籍安徽。生于苏州名门望族,幼读私塾。先后考入东吴大学、清华大学、青岛大学预科。琴棋书画、篆刻、鉴赏、医学无不精通。曾师从陈师曾研习金石书画。书画造诣颇深,曾活跃于上海文化圈,与吴昌硕交往甚深,陆小曼曾从其学习绘画。曾开设诊所行医。爱好弹琴、藏琴,是苏州今虞琴社成立时的成员。

3-1 查阜西(1895~1976)

名镇湖,又名夷平,字阜西,号照雨室主人。祖籍江西修水。幼读私塾,后就读海军学校、航空学校。长期从事航空事业。少年时吹箫,唱学堂乐歌,看私塾先生夏伯琴弹唱琴歌,后自学。1917 年,始知古琴还有琴曲,之后在上海结识沈草农,从其习琴曲。1922 年,在长沙参加愔愔琴社雅集,与李伯仁、彭祉卿等人交流琴艺。此后,广泛寻师结友,勤奋练琴,“查潇湘”的美名随之而来。1936 年,先后在苏州和上海与琴家创建今虞琴社,期间联系各地各琴社琴人 200 余人,影响空前,俨然成为全国古琴联谊中心,同时主编琴刊《今虞》,撰写《发刊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起组织北京古琴研究会,开展古琴音乐的学术探讨和演奏实践,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主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等职。1956 年,率王迪、许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古琴采访,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古琴录音、古琴文献、古琴实物,这是古琴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早年便开始撰写古琴文论,晚年全身心致力于琴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曾编纂《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历代琴人传》《古琴指法谱字辑览》,主编《琴曲集成》等,合著《古琴初阶》,其琴学文论结集为《溲渤集》《溲渤别集》。他组织抢救和整理古琴遗产,在琴书(谱)搜集、琴曲集成、古指法研究、琴人录音、古代琴人传、打谱考证有历史影响的琴曲等方面,既有细致的分析,又有宏大的历史总结,为古琴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

3-2 管平湖(1897~1967)

名平,字吉庵,仲康,号平湖。祖籍江苏苏州。父亲为清代宫廷画师管念慈,自幼随父学习绘画,从北京琴人俞香甫习琴。幼年丧父后,广泛求艺,拜杨宗稷为师习琴,受益叶诗梦,师从画家金绍城学花卉、人物,擅长工笔,为湖社画会主要成员之一,后任教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1938 年组建风声琴社。1947 年与琴人创办北平琴学社,为北京古琴研究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聘为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专门从事古琴研究、整理工作,全身心挖掘古谱,打谱多首重要琴曲,撰写《古指法考》一书及多篇古琴文论。擅修琴、鉴琴,曾修复多张名琴。1977 年,其演奏的《流水》作为唯一一首中国音乐被收入铜制磁盘唱片,代表着地球的声音,搭载美国旅行者 1 号和 2 号探测器飞入太空。

4-3 黄雪辉(1898~1974)

女,广东惠州人。琴家徐元白的夫人。青年时随夫学琴,伉俪情笃,操琴数十载。徐元白去世后,毅然担起了传授古琴的担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派古琴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5-1 吴剑岚(1898~1983)

字散木,别号吴钩。湖南长沙人。早年从师学习中医,同时自习中国古代文学。复旦大学教授,曾主讲大学国文、国文习作、诗词选讲等。通佛学、琴艺、武术,善国画、篆刻。著有《惘然集》,合译有《鲁拜诗选》。

可以參看王培南《复旦奇人吴剑岚:通诗书,善琴画,深谙岐黄之术》,澎湃新聞,2020-08-28

5-2 杨新伦(1898~1990)

字克定,号振玉斋主人。广东番禺人。自幼习武,善拳艺,后为广州精武体育会名誉会长。1928 年始,师从王绍桢、卢家炳、郑建候习琴。1953 年后,进入广东省文史馆从事岭南琴派教学与研究。1969 年,广州音专民乐系设立古琴专业,聘其任教。1980 年,促成广东古琴研究会成立,任会长,标志着岭南古琴进入新的时代。曾将所藏 20 多张名琴捐献给国家,其中包括岭南画派创始人居廉收藏过的名琴“啸月”(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5-3 杨葆元(1899~1958)

字乾斋,九嶷派创始人杨宗稷之子,继承家学。曾与管平湖、张伯驹、溥雪斋、王世襄组织北平琴学社。南京青溪琴社主要成员。

5-4 顾梅羹(1899~1990)

字焘,别号琴禅。祖籍四川华阳,生于长沙。自幼受祖父琴家顾玉成熏陶,12 岁时正式随父顾哲卿、叔顾卓群习琴,得川派真传。先后在太原和长沙教授古琴。1956 年,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通讯研究员,加入北京古琴研究会,参与了由查阜西主持编纂的《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和《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的整理工作。1959 年后,任教于沈阳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先后打谱多首琴曲,撰写多篇琴学论文。1980 年,与淩其阵等创办辽宁古琴研究会,任会长。2004 年,其教学遗稿《琴学备要》手稿影印出版。

6-1 关仲航(1896~1972)

原名瓜尔佳氏·恩楫,生于北京。青年习琴,抚琴不辍。曾师从杨宗稷习琴,后加入北京古琴研究会,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演奏员。20 世纪 30 年代曾教授荷兰驻华使节高罗佩学琴。著有《怎样演奏古琴》。

6-2 张子谦(1899~1991)

名益昌,字子谦。祖籍江苏仪征。幼时私塾老师是广陵派琴家孙绍陶,受其熏陶,十余岁已能演奏多首琴曲。23 岁离乡到天津谋生,与著名琴家查阜西和彭祉卿结为知音,“浦东三杰”(“查潇湘”“彭渔歌”“张龙翔”)从此在琴坛传为美谈。1936 年在苏州参与创办今虞琴社,热衷于《今虞》琴刊编辑。1956 年任上海民族乐团古琴演奏员,后兼任上海音乐学院古琴教授。20 世纪 70 年代末,今虞琴社恢复活动,他以 80 岁高龄出任社长。1988 年被天津音乐学院聘为名誉教授。他重视打谱,撰写多篇琴学文论,其中参与编写的《古琴初阶》及琴学日记《操缦琐记》都是古琴学习研究的重要文献。

6-3 黄松涛(1900~2002)

原名华,别号颂淘、木夫、凤栖山民,斋名晚晴庐、幽草草堂。湖北武汉人。自幼从伯父黄雨亭学习诗文、书画、篆刻及古琴。曾师从方眉、谢耘僧、徐瑞芝诸先生习琴。除古琴外,其在绘画、书法及篆刻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

6-4 周吉荪(1901~1969)

名晋禧,号吉荪,为长沙义贾周季衡老先生长子。读私塾时,受启蒙老师琴艺熏陶,拜在川派琴家顾哲卿、顾卓群门下,与顾梅羹同门受业,先后一同加入南薰琴社和愔愔琴社。

沒想到周先生現在還有傳人,可以微信公眾號搜「吉蓀古琴」。

6-5 刘少椿(1901~1971)

名绍,字少椿,号德一。祖籍陕西富平。出生于盐商家庭,幼读私塾。1928 年师从孙绍陶习琴。1958 年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授琴,1963 年回扬州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所著《广陵琴学之源流》等文是研究广陵琴派的重要资料。此外,精于各式拳术,喜爱奏笛箫、唱昆曲。

6-6 王生香(1902~1975)

名敬亭,号卖履翁。祖籍山东费县。青年时师从山东诸城派琴人王露。1948 年,客居南京,寓居西冶山道院,墙悬十余张琴,谓“十二琴草堂”。日以卖履为生,夜以鼓琴为乐,生活十分艰辛。曾是南京乐社早期骨干之一。打谱多首琴曲,著有《冶山琴谱》、《金陵访琴录》(二卷)等。1958 年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66 年将所藏大部分名琴,如唐琴“龙吟”等,捐献给南京市文管会。

琴闻|卖旧鞋、居柴扉、食稀粥却捐献了数张唐琴的前辈:王生香 - 张正麟殿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364630

“一九五四年,仍设临时地摊于新街口摊贩市场,邮局北巷内,主要卖旧鞋,带卖旧书。生意极淡,往往整日无人过问。因利用此清闲,藉写作以疗饥。每一篇写成,便欣然自慰,意在将学琴四十年之一知半解贡献人民,兹蒙先进诸君子鸿词奖勉,无任感荷。谨此陈列祈求,博雅批评,然后整理,贡献政府,聊作研究琴学之一助,为祷!后学王生香谨启,一九五七年五月廿日。”也因此,自号“卖履翁”。

文中提及:“在全国一百多琴人之中,有两个艺术文化水平都很高,而有些轻微政治问题的人,一个是南京的王生香,一个是杭州的徐元白。王生香不仅录了音,进行了访问,而且给予他少量接济,因他生活很贫困。”

6-7 程午嘉(1902~1985)

又名午嘉。祖籍上海。自幼随父学习民族乐器。曾师从王燕卿、徐立荪习琴,从倪清泉、沈肇洲习琵琶。曾学习江南丝竹、十番锣鼓、湖南音乐等。其琵琶熔浦东、崇明、浙江平湖各派于一炉,自成一家。1936 年参与今虞琴社的创建。先后在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大学艺术系、南京艺术学院等大学任教。

6-8 陈尧庭(1903~1968)

一署尧亭,号琴痴。陕西西安人。自幼习书法、篆刻,后攻绘画、诗词。精通音律,喜爱收藏,因家藏上好古琴 12 张,故自号“十二古琴人家”,亦为文物考古专才。30 岁始学古琴,能奏 30 余谱。曾任教于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古琴。此外,其在书画篆刻上亦造诣深厚,是陕西当代篆刻艺术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共和國書法大系》的生卒年:1903.3.2–1968.9

6-9 刘景韶(1903~1987)

字琴子,祖籍江苏昆山,生于盐城。自幼随父习诗文音乐。青少年时代,从海门杨心权习崇明派琵琶,能弹《瀛州古调》全部曲目。1921 年考入南通师范学校,从徐立荪习琴,1925 年考入东南大学教育行政系,1929 年毕业后任职江苏省教育厅。1956 年起,任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教师。1986 年在江苏镇江创办梦溪琴社。编写《琴学概论》。

7-1 喻绍泽(1903~1988)

字润。祖籍四川成都。幼年读私塾,喜音乐,习多种民族乐器。少年时随舅父川派琴人廖文甫习琴。从四川公立外国语专科学校英语专业毕业后,在中学执教英语长达 16 年。1956 年,经査阜西力荐,成为西南音乐专科学校(四川音乐学院前身)专职古琴教师。1937 年,与其兄弟及裴铁侠等人组建成都律和琴社。1947 年组建秀明琴社。20 世纪 50 年代,与龙琴舫一同组织古典音乐社。1979 年再次恢复组建成都锦江琴社并担任社长。此外,擅书法,尤精小篆和大篆。

7-2 胥桐华(1905~1969)

女,祖籍江苏宝应。出身于船民家庭,迁居扬州。师从徐仲山,积极参加扬州广陵琴社活动。兼善昆曲。

7-3 陈泽锽(1905~2000)

福建福州人。师从何振岱,善古琴、书画,著有《琴趣楼诗》。

7-4 吴振平(1907~1977)

名珑,以字行,号和庵,又号儋山。浙江绍兴人,居上海。幼年师从吴潋游研习音律。承家学,精制印泥,经营上海西泠印社。善长篆刻。其有与姚丙炎合作的琴谱手稿存世。姚丙炎之子姚公白曾从其习琴。

7-5 吴景略(1907~1987)

名韬,字景略,别号缦叟。祖籍江苏常熟。少年时喜爱丝竹,师从赵剑候、周少梅、吴梦非学习琵琶、筝、笙、箫等乐器。1927 年师从天津琴人王端璞习琴,后向徐少卿、李明德求教。1936 年加入今虞琴社。1953 年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特邀通讯研究员,20 世纪 60 年代,始任中国音乐学院古琴教授。1979 年任民乐系教授,并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他致力于打谱,发掘整理古代琴曲几十首,能鉴琴、修琴、斫琴,能研制琴弦,抢救传统制弦工艺。著有《七弦琴教材》《虞山琴话》《古琴改良》等琴学论著。古琴艺术造诣深湛,被尊称为“虞山吴派”。

8-1 乐瑛(1904~1974)

女,北京人。其父系清末京城名药店——乐家老铺的主人。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严格教育。1919 年,其父请京城著名琴家黄勉之弟子贾阔峰教其习琴,得真传,也曾与管平湖相互参学,擅长演奏《岳阳三醉》《沧海龙吟》《列子御风》《韦编三绝》等曲。1954 年加入北京古琴研究会。

8-2 陈树三(1908~1974)

湖北省文史馆馆员。武汉“陈太乙”的第二代传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曾自创“三线谱”,将古谱转换成现代曲谱,便于后人弹唱。这一贡献曾引起琴界轰动,查阜西曾专程赴汉与其切磋探讨。

8-3 吴兆基(1908~1997)

字湘泉,湖南汉寿人,琴家吴兰荪之子。1920 年从父习琴。曾拜师吴浸阳。常随父参加琴人雅集,深受感染。1931 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化学系,一生从事数学教学,任苏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在教育界颇有影响。1986 年与徐忠伟、叶名佩、裴金宝筹建吴门琴社。自幼好武术。操缦习琴和太极气功都是其平生所好。曾主持编写《吴门琴韵》。

8-4 陈心园(1908~1994)

原名永奎,字星垣,后改字为心园,号抱怡,又号疆行。生于江苏南通书香世家。1927 年成为徐立荪入室弟子,深得徐立荪器重。早年习中医内科及针灸科,后半生从事中医工作,曾参与编写中医著作,发表多篇中医论文。善诗词,多首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词选》。1931 年,由他缮写的《梅庵琴谱》石印面世。1980 年起任梅庵琴社第二任社长。著有《抱怡堂琴话》。

8-5 卫仲乐(1908~1997)

原籍江苏无锡,生于上海。幼年家境贫寒,颠沛流离,喜爱音乐戏曲,自学乐器。1926 年加入大同乐会,从郑觐文、吴剑岚习古琴,随汪昱庭学琵琶,深得郑觐文赏识。1938 年曾在美国 30 多个城市演出长达 7 个月,大获好评。1956 年起,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及民乐系副主任、主任等职。1962 年起,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除古琴外,还精通笛、箫、二胡、琵琶等乐器。

8-6 李浴星(1909~1976)

原名李连魁,字捷三,又名李沂、李洞明,字浴星,号大痴、大池、大池浴者、静泊、井白、静泊居士等,以字行之。斋号魁儒轩、伴梅阁、梅花书屋、昆山玉韵琴斋、翛斋等。祖籍河北丰南。自幼习书画、古琴、诗文等。在天津商学院和北京中国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以教书为业。1924 年师从九嶷派创始人杨宗稷。他打谱琴曲,辑录琴谱,移植和创作琴曲。20 世纪 30 年代,在北京教学期间始设琴馆,60 年代到唐山工作之余授琴。在书法、绘画、篆刻、诗词以及文物鉴赏等方面亦有较深的造诣。

8-7 张正吟(1910~1995)

原名镇瀛,别名志熙。江苏南京人。1937 年于中央大学美术系毕业后任美术教师直至退休,同时兼任南京画院画师。师从夏一峰、刘少椿习琴,与夏一峰、甘涛等于 1954 年组织南京乐社,任总干事。曾启蒙李禹贤、龚一等习琴。致力于古琴收藏,集有南宋、明、清时期古琴 20 余张,其中一张被专家鉴定为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遗物,后传给高足、原上海民乐团团长龚一先生。龚一将该琴定名为“正吟琴”。

8-8 凌其阵(1911~1984)

字仁武,一字似石。祖籍上海。曾从李芷谷习老川派琴曲,从杨子镛先生习淮阳派琴曲。早年从事橡胶技术工作。1953 年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通讯研究员。退休后全心投入古琴的演奏与研究工作。1980 年与顾梅羹一同创建辽宁古琴研究会,任副会长。著有《学琴札记》,刊行《秋声琴馆琴曲》和《秋声琴馆琴歌》等,发表多篇论文,此外,还重视民族音乐的挖掘与整理,创作古诗体诗词等。

8-9 杨清如(1913~1995)

女,重庆人。四川省女子职业学校毕业。幼承家传,14 岁开始抚琴,终生以琴为伴。1985 年被聘为重庆市文史研究馆员。

9-1 薛志章(1905~?)

江苏武进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早期创建人之一,人保公司名称最早的标准字的书写者。古琴和篆刻都有较深造诣。1954 年 10 月被选为北京古琴研究会候补理事。

9-2 张育瑾(1915~1981)

名景玉,字育瑾。祖籍山东胶南。师从岳父诸城派琴人王秀南。早年任职山东大学,1960 年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副主任,教授古琴,后转任山东海洋学院行政科科长。1961 年与詹澄秋共建济南古琴研究会,任会长。曾与夫人王凤襄整理王既甫传授的诸城琴派最早琴谱抄本《桐荫山馆琴谱》,并附简谱。为避免古琴文献失传,及时组织刻印《琴谱正律》。撰写多篇古琴文论,为诸城派的传播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9-3 谢孝苹(1920~1998)

字鹿埛,号雷巢,笔名周塬。江苏泰州人。1940 年师从吴景略习琴,1941 年参加上海今虞琴社,先后受教于张子谦、夏一峰、吴宗汉、査阜西等。1942 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曾从事外交工作,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所撰写的《中国琴艺纪年》是一部关于琴史纪事的珍贵文献。他学识渊博,其历史、词学及古琴文论被辑为《雷巢文存》。

9-4 姚丙炎(1921~1983)

原名济良。祖籍浙江杭州。受其父影响,喜丝竹,善乐器。其琴启蒙于琴人汪剑候,1946 年师从浙派琴家徐元白。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客座古琴教授、上海今虞琴社副社长等。痴迷于打谱,所打谱的《酒狂》深受海内外琴人喜爱。撰写多篇琴学论文。擅书法,所抄琴谱、著述《唐代陈拙论古琴指法》等影印手稿。

9-5 俞伯荪(1922~2013)

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四川成都。受其父影响,自幼读经史,习书画。12 岁入东方戏曲学校学习戏曲。14 岁始,先后师从陈蕴儒、龙琴舫习琴。1942 年,与其父办古风国乐社,1945 年参加重庆大同国乐社活动,创办蜀雅琴剧社。此后参军,入部队文工团,转业至川剧院,再任职于成都文化艺术学校。1985 年创办东坡诗琴社。2006 年成立成都市俞伯荪蜀派古琴研究所,同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其“中国民乐终身成就奖”。

9-6 叶名珮(1929~)

女,祖籍温州。其父曾师从卫仲乐习琴。1943 年开始习琴,先后师从杨子镛、张子谦、徐元白、李明德等。1945 年开始习国画,师从著名画家张大千。先后从事美术工作和统计管理工作。为苏州吴门琴社创始人之一,任副社长。

9-7 陈长林(1932~)

曾用名陈长龄、陈长令。祖籍福建福州。自幼吟唱古诗文,读私塾。20 世纪 40 年代,随父亲陈琴趣和表姨吴子美习琴。1951 年就读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从事电子计算机研究,业余从事古琴的演奏与研究。1951 和 1956 年先后加入今虞琴社和北京古琴研究会。1958 年开始打谱。曾发表有多篇电脑及古琴方面的论文。1981 年,他设计制成的古琴谱电脑处理系统开创了电脑处理古琴减字谱的新领域。1998 至 2002 年间,他利用编程软件开发实现了 MIDI 古琴和古琴谱的电脑奏乐。

9-8 徐晓英(1937~2016)

女,笔名霞影。浙江衢县人。自幼随父习古诗词。因其父与徐元白诗琴相交久而深,故 1954 年从徐元白习浙派古琴,徐元白逝世后拜张味真为师,后从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张子谦等继续深造。自 1984 年,任杭州艺术学校古琴、古筝教师。2001 年成立霞影琴馆,任馆长,并协助在浙江省各地成立分馆。编写《霞影古琴教程》《杭州文化艺术志·音乐篇》等,主编《霞影琴讯》,参与编写《浙派古琴艺术》等,撰写多篇论文,为杭州古琴文化的传播和浙派古琴的繁盛做出了较大贡献。

10-1 王吉儒(1909~2012)

女,上海琴家,号雪浪山娴樵,祖籍无锡。师从吴浸阳、吴景略等著名琴家。

王吉儒小传》,轻舸的博客,2017-08-27

其年幼离乡,年轻时成为上海滩著名舞女,绰号“黑猫”,精通英法日多国语言。同时才艺出众,风姿绰约,她能诗能画,为符铁年入室弟子,有诗作《泳平倭记》《西施》刊载在《新社会》杂志上;她能歌能舞,京昆兼长。1932 年,叶浅予曾特地为她拍了两张写真照,上了当时《时代》画报的封面和封底。1934 年 2 月《晶报》登出了她公演昆曲《刺虎》的新闻,同一年梅兰芳点名要她饰演丫鬟春香,在上海合作演出了《游园惊梦》,剧照也上了当时画报的封面。据《上海昆剧志》记载,1934 年 11 月王吉作为曲友彩串公演过《学堂》。

为了安排无锡家人生计,王吉在南京西路上开设了王吉照相馆。在 1937 年左右,在家乡雪浪造房,取名“吉庐”,抗战初期曾一度逃回无锡,潜入雪浪山一庵中为尼。1939 年,她独资创办春秋戏剧学校,设京剧、话剧两科,免费招生。

王吉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与无锡人秦通理、上海名流刘鸿生、王晓籁、潘三省等有婚姻或情感纠葛,最后与严家炽之子严隽培结婚,住上海常熟路(1963 年电话簿登记宅电为 376039),婚后潜心弹琴,曾师承吴宗汉、吴景略。上世纪 50 年代,她积极参与今虞琴社的活动,与当时在沪的熊淑婉等琴家多有交往,其夫严隽培也参与了当时的古琴乐器改良。1956 年古琴普查时,她可操《龙翔操》《潇湘水云》等 21 曲,并留下其中《水仙》《渔歌》《凤求凰》《秋风词》四首琴曲录音。因为经济实力雄厚,她富于收藏,有字画,也有古琴,其中一张明代益王琴“太古希声”底板就落款“雪浪山娴樵”和刻有“金匮王氏鉴藏章”。

10-2 侯作吾(1910~1963)

名卓,又名遇辰。四川营山县人。自幼嗜琴技、绘画。1933 年毕业于上海艺专。曾留学日本。承袭蜀派古琴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古琴。他是我国第一个将古琴减字谱译成五线谱出版的人。1957 年和杨荫浏整理出版《古琴曲汇编》(第一集)。

10-3 许健(1923~2017)

曾用名许景炎,笔名艾谣、尹炎等。河北磁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1942 年就读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室副主任。1956 年古琴采访小组成员之一。主要从事琴曲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发掘多首古曲。参与《中国音乐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等辞书的编写工作。撰写出版《琴史初编》。

10-4 朱惜辰(1924~1958)

原名锡辰,祖籍江苏南通。因同学习琴,引发了他对琴的最初兴趣,并从其学习古琴指法。后师从陈心园,深得梅庵风韵。后经陈心园引荐,师从徐立荪习琴。1958 年辞世。

10-5 赵子云(1941~1996)

上海琴家。父母皆为历史学家,兄弟二人皆师从琴家郭同甫先生学习围棋和古琴,后兄弟二人都成长为上海知名的业余棋手和琴家。

10-6 周桂菁(生卒年不详)

湖南浏阳人。岭南派琴家,擅诗词、弹琴。世居广州,居室名为“琴砚轩”。1961 年曾参加广东音协举办的古琴音乐会。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去世。

10-7 向笙阶(生卒年不详)

湖北沙市琴家,居住在当地著名的青杨巷内,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去世。擅长绘画与收藏。

10-8 沈伯重(生卒年不详)

湖南琴家。曾与彭祉卿、张子谦为《今虞》琴刊的出版奔走努力。曾与顾梅羹、彭祉卿到上海赴会,后一同到山西任教。

10-9 熊淑婉(生卒年不详)

上海琴家,祖籍江西。师承吴浸阳、吴景略。

10-10 崔善元(生卒年不详)

民国重庆琴家。

https://ppfocus.com/0/cuec37216.html 崔善元在重慶活動。

10-11 范文远(生卒年不详)

湖北汉口琴家。

10-12 刘光前(生卒年不详)

湖北武汉琴家。1956 年,在武汉成立古琴研究小组。

10-13 刘兆鑫(生卒年不详)

四川成都琴家。

10-14 吴干斌

师承乐瑛,其余资料不详。

有兩張合照,會彈琵琶,見 管平湖先生照片全集

10-15 赵义正(生卒年不详)

师从徐元白。

10-16 张宝亭

资料不详。

张宝亭、性别:男,师承:泛川派,通讯处:汉正街蔡家下巷 13 号,电话:未知,录音曲目:平沙、普安、箕山秋月、金门待漏,未录曲目:羽化、胡笳、秋鸿、屈子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