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一日
白石道人歌曲每個音都很長,只適合簫,恐怕不適合琴。
一月二日
聽宥堂的錄音,他彈琴確實很古,全部都是一板一眼,就跟從老八張出來的一樣。就在想古人是不是都是這樣彈琴的,如果都這樣彈了兩千年,那不無聊死。瑞鶴引水平很高,只能仰望。
跟師弟聊。他老師說他的
聽了下龔一跟上海民樂團的古風操,完全就是唐代宮廷的感覺,太有意思了。
二月三日
我现在脑壳着迷了。弹琴紧五弦,我第一下想到的是相当于把建子改成建寅,本质上没有变化,但是很多东西都要跟着改。本质要变化的话相当于把四分历改成三统历,相当于把徽法律改成准法律
五月二十八日
回覆:
弹了下仲尼,非常激动!!神似姚公白录音的优雅从容,也很有龚一那种甜美的感觉。看来我弹不出来完全是琴的原因…这走音太美了。不过相比之下按音泛音就没那么耀眼,如果泛音更有“冰”的感觉就好了。不知道放个一年会不会大有改观。散音能够包起来,即使用最大力也不会破。声音很清晰,潇湘的水云声能听清每一个音,不会混在一起。徽外按音感觉略有点暗。二徽按音都能发出声来,非常棒。另外发现纳音是不对称的,很神奇。我再说一下我的期望吧:1、声音素质方面,走音还不能做到声随指动,2、音量变化不灵敏,用很小的力和很大的力出来的音量变化不大。不知道这两点是不是难度太大了,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或者说这两个需求合不合理。3、音色方面,这种走音非常棒,但不能完全符合我的审美,我更希望能“冰”一些清冷一些。总之我觉得这个仲尼很成功了。
10-03
今天開始學侯作吾
10-04
看雙諸園的教學視頻,他分成三個階段:入門正法、南北分宗、合參。
- 挑。在入門階段,需要大指發力,推動食指,這樣中指就不會被食指帶動。擊弦時食指傍弦,靠在弦上,斜向下,避免摩擦聲。這樣手在弦上有依託。爲了克服食指帶動中指,可以做練習:食指中指反向運動。
丁鵬:跟如是學,北外畢業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k4y1B7Un
10-08
2021吴钊老师关于唐代古琴鉴定的思考讲座:故宮九霄環珮,鄭先生說是中唐,近來發現琴腹有「元祐丙寅」(1086 元祐元年)四個字。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V411j7f9 王瑾琦蘭州蘭山琴館
10-09
@ 江尽才
学的是西洋乐器,一直对古琴古筝这些兴趣不大,值得去年某天午睡放了网易云的日推给我推了吴老先生的这首曲子。当时闭着眼半梦半醒,听着听着忽然想到了之前的好多朋友,泪毫无预兆地下来了。划开屏幕它真的叫忆故人。那一刻的感觉不知道怎么描述。
吴景略弹琴被指花哨\古琴有我之境和无我之,2019-11-26:民國時期的審美是白開水,那時候吳景略被罵花哨、妖,但現在我們的耳朵西化了,去聽徐元白,頂級高手,結果大失所望。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J411t7fu 爲何古琴沒有節奏?因爲已經走完了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不需要節奏了。
10-11
10-14
晚上琴課,把洞庭第一段彈完。
10-15
討論老一輩頂級琴家:
前十管乐吴吴刘张詹姚还是有的
微博考古龍琴舫、侯作吾、王華德。
王华德学生有:桂汉峰,香港小平教育基金四川办事处主任;照片中的「田老师」
@假装思考的鱼 是何老师的画画学生
10-17
成公亮:
傳統音樂創新應該延著中國自己的音樂體系,就像唐代吸收胡樂。但是學院派直接拋棄,學習西方,寫出來的東西很淺薄。
10-20
聽了 b 站上所有的
10-22
步驟:圖像——數字化漢字——規則的左右手數字——音高、唱名——自動打譜。現在能完成的只有 規則的左右手數字——音高、唱名,其他都太難了。
看到西夏文識別有好些論文。古琴是個叫王利的人,有兩篇水文
10-24
把
陳長林先生的「三五調和律」將標準音差分攤到宮生角的過程中,我從直覺上接受不了,實在是很牽強,古曲真有這樣調弦的嗎。他的依據是古譜「八徽」「十一徽」是對的,但從直覺上來說我覺得就是一個約值。他的另一個依據是朱熹
陳先生 1994 年來北師大開過講座,接下來兩年又在化學系教琴。想來真覺得恍惚,那時和現在的師大古琴,就跟古浙派和新浙派一樣。2005 年 4 月 23 日「弦歌雅韻」第二講「古琴介紹與演奏」(頁 348)
王迪
好兇啊⋯⋯可是
10-26
看了龔一的講座視頻,現場教一個人彈陽關。突然想到他的上海味是怎麼回事了。一方面是綽注的音色,另一方面,他確實非常注重強弱快慢氣息,但這種音樂的起伏就顯得非常……文弱小氣,比如陽關的三個撮,他要求第一個強第二個弱第三個強,如果是我彈的話就會越來越強。又比如開頭第一句,他要求越來越強,這種音樂性就非常奇怪
今太史局土圭測景尺,乃東京遺法,或云卽是黍尺,亦云周尺,參之琴工尺法,大率相似
徐理
10-29
瞭解幾種絲弦:
- 吳聲據說不錯
- 網上聽了玄玄堂,不錯。北京王東製
- 網上聽了濟州府,不錯
- 李老師的玄一堂,據說不錯。李老師說絲弦半年就要換一次。
- 丸三:不沈
- 鳥羽屋:疲軟
- 太古:易斷
- 今虞:便宜,糙,躁
10-30
聽了下 北大琴社音樂會,那個余子琪聽著來頭不小,結果一搜,原來是中國音樂學院,聽感覺像是黃梅的學生。丁的琴真是很好很好。黃梅這邊就是每個音都是精雕細琢,匠心獨具,不服不行。唉這麼一比,丁霓裳都不如這個余子琪。
丁承運講座
明清
嚴天池隨沈太韶的兩個宦官學生學琴,說他們「優柔慷慨,隨興致妍」,這纔是嚴天池的審美。徐青山是武林高手。畢爾恕在史可法幕府中。「清微淡遠」是虞山派後期的風格。
虞山、泛川、九嶷剛柔相濟的新氣象。
- 文化價值相對論:一種文明不能作爲其他文明的尺度。
- 音樂學院教出來大家都一個樣子,有個想法是在中文系開古琴課,這比較接近古琴的原始生態。一天都在舞臺上彈,音樂肯定會變化。
律調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s411e7xf 2016-12-11 講座
神人暢的 #4 是純律,不純粹是三分。泛音是羽調,按音是宮調。
示範
每講開頭結尾都有示範,第二講開頭
11-01
看五知齋琴譜,見博客
發現要完全照著五知齋原譜纔能彈出落花流水融融的感覺,再加上絲弦,彈成老琴家那種「無聊」是非常自然的事,所以也不必想好不好聽,能融入這套體系就可以了
11-07
聽了下
11-15
今天彈琴彈到雙手發熱,不忍釋琴。彈高山流水,不禁想到侯作吾先生的爲人,十分感動。
11-19
下午丁老師講座講側商調,門牙掉了,說話的感覺就像老太太一樣,突然心生蒼涼,老了,都老了。
下面這個音階表和赫赫金鑰中的弦式表,值得再考慮。
側商調首在商調首下三律(林–無),對應正聲調的 7;同理可推,側羽調首在羽調首下三律,對應正聲調的 ♯4。
正聲 | 1 | 2 | 3 | ♯4 | 5 | 6 | 7 | |||||
---|---|---|---|---|---|---|---|---|---|---|---|---|
側蜀 | 1 | 2 | 3 | ♯4 | 5 | 6 | 7 | |||||
羽聲 | 3 | ♯4 | 5 | 6 | 7 | 1 | 2 | |||||
側羽 | 3 | ♯4 | 5 | 6 | 7 | 1 | 2 | |||||
商聲 | 7 | 1 | 2 | 3 | ♯4 | 5 | 6 | |||||
側商 | 7 | 1 | 2 | 3 | ♯4 | 5 | 6 |
12-20
今天彈琴完全沈在琴中,不忍釋琴。如果每次彈琴都能有這種狀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