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今天的我们最大限度接近这些琴人的灵魂”〉,《中国艺术报》2019年4月29日
在专辑发布会上,李大康介绍,因为上世纪50年代的录音条件有限,修复团队在拿到当时采录的琴曲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包括有持续的背景噪声、失真等。“有各种噪声,可以听到院子里小孩的叫声、胡同里的叫卖声,偶尔还有磁带之前未消干净的歌声。 ”李大康说,同时由于多年的存储,一些磁带变形了,播放时音量忽大忽小,或者播放时声音越来越闷。针对这些问题,修复团队秉持的原则是,在不牺牲演奏家演奏信息的前提下,尽可能用现在的技术手段把各种噪声降得更小。同时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他解释,“我们一定要保留原来的特色,包括音乐的历史风貌,以及演奏家原有的特点和演奏技法等” 。
許同學發了一篇總結
感想
- 派別真的很沒用。有人可能長得跟爸爸爺爺很像,但有的人甚至不像親生的。同理,有人彈琴跟老師幾乎一樣,有人就大變樣。
- 如果我們想知道張孔山是怎樣彈琴的,可以把喻紹澤、顧梅羹、周吉蓀、劉兆鑫的錄音合在一起,提取共同點。
- 雖然我們一直都說「文人琴」,不過這些老琴家真正稱得上文人的屈指可數,這個概念可能需要重新考慮,以及延伸出來的一系列問題。
分品
只是憑大概的印象,可能有些不太對。
一
- 〔宗師〕管平湖、吳景略。
二
- 〔格調超絕〕張子謙、吳兆基、劉少椿、詹澄秋、龍琴舫、徐元白;
- 〔技術流〕樂瑛、朱惜辰、衛仲樂。
三
- 〔各派代表人物〕姚炳炎、査阜西、喻紹澤、顧梅羹、侯作吾、夏一峰、楊葆元、王生香、程午嘉、徐立孫;
- 〔各派次代表人物〕陳心園、劉景韶、胥桐華、楊新倫、凌其陣、王吉儒、李浴星、周吉蓀、溥雪齋、吴蘭蓀、沈草農、吳振平、張正吟。
四
- 〔能抒發心志〕關仲航、汪孟舒、郭同甫、招鑑芬、桂伯鑄、黃漁仙、吳劍嵐、黃雪輝、黃松濤、陳堯庭、陳澤鍠、劉兆鑫、楊清如、薛志章、趙子雲、沈伯重、熊淑婉、張育瑾、謝孝苹、葉名珮、向笙階、周桂菁、吳幹斌、趙義正、范文遠、張舜臣。
五
- 〔能抒發心志而技術略遜〕馬祝眉、夏蓮居、汪星伯、劉光前;
- 〔可以成調〕陳維斌、陳樹三、崔善元、張寶亭。
川派
霸派
龍琴舫。王迪的採訪記錄:
访问了终身从事古琴教学的龙琴舫老先生,龙老先生现在已经是七十来岁的老人了,他虽然臂膀有着风湿疼的威胁,弹琴时不断有咳嗽来打扰自己,仍然坚持着跑了三次广播电台,录下了六个曲子。这些琴曲像
庄周梦蝶 、岳阳三醉 等都是目前很少有人弹奏的。他对工作同志说:“中央这么远从北京派人来录我的曲子,叫我高兴得夜里都睡不着觉了。可惜我病了这些年好多曲子都忘了”。他表示要继续把胡笳十八拍 、秋鸿 等十几个很少人弹的名曲温习出来,准备下次录音。
錄音中的確有咳嗽。至於後來的秋鴻,肯定是沒有再錄了,可惜可惜。
@雲间渔歌 評論:
頗愛此陽春,有潤物細無聲之感,取聲又澄澈,萬物生光輝。
另外兩曲,慚愧未能聽完漢宮,岳陽則神氣未完,欣賞門檻頗高,且樂本獨行於世,愈奪其光輝。初聽必不以爲意,屢屢聽之,每至泛音前後十分感動,騎音處發人幽情。
岳陽三醉:
每逢泛音,前中後節奏音色皆精絕,殆有神助。
每逢跌落,皆不緊不慢,緩緩推去,暗暗拾起。
七分鐘至九分多好似登仙,若無咳嗽聲,幾忘其病情。
緊處顯示龍氏筆墨,而全曲則管窺大操之法漢宮秋同此 ,是皆今日不傳者。
墨子悲絲:
川之虞山,名不虛傳。
瑕不掩瑜,遙想盛年。 氣韻暗流,筆墨九遷。 澤潤光色,平正清圓。 低處不絕,高處不烈。
顧氏
周吉蓀與顧梅羹同門。平沙、瀟湘的譜本都一樣;瀟湘:周 11:18,顧 9:39,搯撮三聲節奏都一樣。周其實並不比顧遜色,只是顧更流暢、好聽一些,兩個人實在是很像。
招鑑芬是南海人,不過到了長沙學顧氏川派,又到太原辦琴社,真是一路向北。1942 年退休了就都在廣州。速度快,有川派的感覺。
其他
重慶崔善元,據說他的
陳堯庭是西安人,沒有他師承的資料,
楊清如的
沈伯重
沈草農
張寶亭
廣陵
胥桐華是正宗廣陵傳人,速度慢,細膩有穿透力。
吴蘭蓀是吳兆基之父,相差挺多,但有一點跟吳兆基很像:吟猱的軟糯感。總體上遠沒有吳兆基成熟,更接近老琴家常規彈法。
龔一的老師張正吟,這次總算聽到了。
看百度百科,葉名佩
浙派
趙義正
吳派
第一次聽吳景略
謝孝苹
王吉儒師承吳浸陽、吳景略、徐立孫,
熊淑婉師承吳浸陽、吳景略,
淮揚
夏一峰弹的都好無聊啊⋯⋯看王迪的採訪記錄纔知道原來是身體不行了,可惜。
南京市夏一峰老先生虽然耳朵不灵了,讲话也没有力气,仍然带病出席了南京市古琴界的联欢会,在会上奏了一曲
静观吟 ,曲子虽然短小,仍然可以看出他手指上的功夫,听得出他风格的稳健浑厚。夏老先生看到在新中国古琴音乐这样的被重视,受了很大的鼓舞,最近仍还给民族音乐研究所来信说:“一定要把病治好,把所会的琴曲录出来报效国家”。
凌其陣「曾从李芷谷习老川派琴曲,从杨子镛先生习淮阳派琴曲」。確實跟夏一峰有點像,句讀分明,很有讀書氣。
諸城
詹澄秋
王生香與詹澄秋同門,沒有詹澄秋那樣優美,更古拙一些。王生香是個很值得說說的人,一生清貧,以賣鞋爲生,因而得號「賣履翁」,但是非常熱愛彈琴,爲了琴,卽使「饔饗不繼」,也在所不辭。唉,老一輩琴家的故事大多讀來令人感喟。生平摘錄可見
張育瑾聽起來就是非常正常的諸城味。
梅庵
陳心園是徐立孫弟子中最有「梅庵味」的,堪稱衣缽弟子。
程午嘉沒什麼梅庵味,不管
劉景韶
吳宗漢
從中大概可以得出結論:我們印象中梅庵派民間小調的特色基本只存在於王燕卿和徐立孫身上,再往後傳,基本上都捨棄了這種過於民間的審美取向。所以這不是梅庵派的特色,其實只是王燕卿本人的特色。另外,我猜琴界初聽王燕卿和徐立孫的感覺應該跟初聽張孔山流水的感覺一樣,都是驚呆了,琴竟然還能這樣彈。不過似乎這陣風過去也就過去了。
九嶷
這裏面管先生的琴音似乎比以前龍音的那些單薄一些。猜測管老的吟猱有五分之四都是楊時百的。
桂伯鑄說跟黃勉之學過,的確有那種很規整的猱。黃勉之在楊時百的基礎上更靈動。水仙比平沙好,有意境。
楊葆元絕對的高手啊,吟猱的規矩跟管老像極了,但是聽起來並不像描述楊時百那樣的匠氣,反而有些靈動。
@染丝斋主人,2020-10-21
杨老的紧慢变化更丰富,是要活一些;管老的听起来更流畅,单论稳是谁也稳不过管老。
魏海波
其实我在老八张中最爱听杨氏抚琴,但一直也不怎么跟人细说,毕竟对他感兴趣的人不多,杨名声大半为管先生所掩,但你如果要听一种活化石般的传统的苍古与正大,建议听杨氏抚琴,北派方正以味胜就现存录音而言以杨葆元为最,如手有头琴学丛书四行谱相参看,才知貌似古拙如端楷的琴风中实有太丰富技巧处理,其格调高峻,沉吟有致,诚是操琴者最理想状态。
@吟梅山,2019-05-03
刚出的丝桐神品的确是好资料,只是这种官僚机构做的事,文字部分十本书都一样的内容,印刷太浪费而且没有品味……完全可以只印一本,然后做一个十分精致的盒子把三十个光盘装在一起。
这套光盘琴人们录音的谱本来源半数与
琴学丛书 有关,杨时百为民国古琴第一人名不虚传,这次听了杨葆元和李浴星的录音发现都比管平湖弹得灵动,而当年出版老八张时,李浴星一首没选,关仲航只选一首渔樵,杨葆元只选三个小曲子,综观各种原因发现有故意抬高管先生而抑其他几位之嫌。
關仲航,感覺是九嶷裏面最獨特的,吟猱簡化了許多,整體上更有力。
李浴星,李天桓之父,楊時百生卒年 1863–1931,那麼李浴星大概跟楊時百學了五年琴,時間足夠了。弦沒調準,
閩派
郭同甫:不熟練。
趙子雲:有冷峻氣。
黃漁仙和郭同甫同齡,都是福建人,風格卻大不一樣。生動悅耳,最大的特色是走音變速。
陳澤鍠有一首新梅花,散淡溫潤,非常符合現代審美,也是神奇。一査,原來是陳長林之父啊,不過他沒陳長林那樣濃厚的吟猱。再聽陳長林老師的,他早年也沒有那種誇張的吟猱。
文人
吳劍嵐是大學者,
@ 雲间渔歌:
此曲可見良苦用心,浩瀚蒼莽,不失文氣,下指自如,更饒異致。起首節奏似不經意,細細玩味,乃見苦心,翻出新意,略一加緊又密處放疏,層疊漸入。至於六分多鐘後,右手愈加細膩變化,卻不失勁潤沉厚,卻毫不費力,十分自然。再往後左手加緊,線條飄逸流麗,用吟飛揚,氣象開闊。十三分鐘開始精彩倍出,筆意種種,從心所欲。泛音節奏穩健,音色卻能彌散渲染,後順勢散按結合又加一轉,左手愈多經營,撞聲分明,翔吟飛蕩上下,線條有揮灑。十七分鐘前驟密,聲色突變,右手卻又放開,凸顯左手吟猱聲。一分鐘後亂段,卻又迅速收束,令人悵惘。然結尾何故如此作,則吾弗知。吾生太晚,喟歎不已。
夏蓮居
家學
吳振平
鄕賢馬祝眉八十九歲的錄音,速度快,非常有力,很有精神,年輕時彈肯定非常悅耳。一個問題,1956年的採訪報告提到:
浙江温州的马寿洛先生(退休邮务员)是清代乾隆以来未断过的家传琴学家,直到去年八十八岁还是弹琴不辍,旧文化的根基极深,他的儿子马公愚至今还是国内第一流书家,几个孙子都是党龄很久的党员,他现时贫困不堪,但始终未得到政府的照顾(因瘫痪未愈,此次未去访问,也未录音)
那這個錄音是何時的?
馬壽洛先生,又名馬祝眉,浙江省溫州人,一八六四年出生,家居浙江溫州麻行關帝廟旁澹園。馬先生琴學出於二百多年的家傳,他的曾祖父在北京向一位山東人學得琴曲四操,盡得其奧,返溫州後傳給學生徐茞生,馬老的隔代孫馬元熙,再從徐茞生處得回家傳之學,又向廣東遊方到溫州的孤峰和尚增益琴藝,並手輯《友石山房琴譜》,馬家琴學藝術至此達至高峰。馬壽洛先生的琴藝是由其父馬元熙嫡傳的,馬先生在本集所收曲操的錄音,年事已屆九十二高齡,音節不亂,洵為可貴。
黃松濤很不錯,梧葉恬淡古拙,有幾處失誤。平沙生動順暢。很喜歡。
軍人
陳維斌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抗戰勝利後離開軍界,專於古琴。但是這錄音顯得很不熟練,經常斷,氣息有些不穩定。
汪星伯平沙很慢,11 分鐘。很恬淡,但技術感覺欠一點。最後一段尤其慢,有想法。
张鑒桂舜臣是軍政界大佬,平沙譜本跟通行本略有不同,生動活潑。瀟湘有點象査老,氣韻貫通,不錯。
其他
陳樹三,會功夫。
范文遠
向笙階
周桂菁音準很糟糕,不過也算氣足了。
打譜
幽蘭
吳振平與現在非常接近。
姚炳炎跟現在也挺像了,整體上速度分段減慢:4:30 後有一小段很動感的部分,6:30 後速度放慢,8:00 後放更慢,「有若仙聲」的那幾個齊撮尤其慢。
徐立孫,沒什麼梅庵的花,速度非常快,只有 6:16,有些取音比較奇怪,似乎是定弦的問題。
薛志章取音是最奇怪的,指法復原得也不太好。
廣陵散
吳振平與管老很接近。
徐立孫開指就挺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