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曆初階上|五:清商樂、唐宋俗樂

本章是對清商三調和二十八調兩箇綜合問題的探討。

清商三調

發展史

  • 相和歌:漢代百姓的街陌謠謳,眾人徒歌
  • 東晉南北朝,在相和舊曲基礎上發展成清商樂。清商三調:清平瑟,相和五調:清平瑟楚側
  • 隋文帝設清商署管理,稱爲「華夏正聲」,改稱清樂。隋書卷十五音樂志下:「開皇九年平陳,獲宋齊舊樂,詔於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
  • 唐代融入燕樂二十八調

雅樂體系

三分損益律有最大音差,不能旋相爲宮。爲解決這箇問題,京房作六十律,但是沒法落實。晉書律曆志上:「依案古典及今音家所用,六十律者無施於樂。」宮廷雅樂的辦法是一均用一套樂器,來保持和諧。後魏陳仲儒神龜二年519樂議:

依相生之法,以次運行,取十二律之商徵,商徵卽定,又依琴五調調聲之法,以均樂器。其 瑟調以宮爲主,清調以商爲主,平調以角爲主,五調各以一聲爲主。」

十二之律必須次第爲宮,而商角徵羽,以類從之。

這也是現在關於清商三調的主要線索。王樸後周造欽天曆者也說:

十二律中旋用七聲爲均,爲均之主者,宮也,徽、商、羽、角、變宮、變徵次焉。發其均主之聲,歸乎本音之律,七聲迭應而不亂,乃成爲調。

層次是十二律–七均,也就是現在說的十二均–七宮。陳仲儒所謂宮商角其實指弦序,因而瑟調以一弦爲宮,清調以二弦爲宮,平調以三弦爲宮,也就是後世的慢角、清商、正調三種品弦法。分別以五條弦爲宮,與宋元人所述琴旋宮五調完全相同見下徐理旋宮法。古旋宮法失傳後,琴樂仍保留著以五調品弦法爲基礎的十二均旋宮法見琴調學徐理體系

也就是說,雅樂體系只承認正聲音階,只以三分損益生出的七律爲唯一標準,二變音必須是變徵變宮,排斥民間的多元音樂現象。

民間琴樂體系

宮廷雅樂旋宮轉調的辦法是每均備一套樂器,但是民間樂師不可能這樣奢侈,一張琴就需要彈出所有的調。那麼民間的三調是怎樣的?

原本的琴調是一弦黃鐘,要轉弦的話很麻煩。如奏太簇宮要慢一、三、四、六弦各一徽,卽清商調定弦法;奏林鐘宮需慢一、三、六弦各一徽,卽慢宮調調弦法。漢魏出現了新的定弦法,比傳統定弦法高了二均,卽從黃鐘宮 C D F G A C D 變爲太簇宮 D E G A B D E,一弦等於傳統二弦商,並且音都更高,所以叫清商調。如何證明有這種新調弦法?現在的黃鐘調緊五慢一,一弦是黃鐘,照理說慢了之後是無射,可見一弦是高於黃鐘二均的太簇。清調的優點是能直接演奏高二律的曲子,而不用改變指法。

以清調爲基礎,形成第一組民間簡易旋宮如下表。奏林鐘宮不用轉弦,直以三弦爲宮,卽平調;奏黃鐘宮需緊五慢一一徽,卽黃鐘調楚調、胡笳調;如再慢二弦半徽,則是瑟調。唐代以後淸調稱商調,是使用最多的琴調。

C 黃♯C 大D 太♭E 夾E 姑F 仲♯F 蕤G 林♭A 夷A 南♭B 無B 應·C 黃·♯C 大·D 太·♭E 夾E 姑
清商 楚一1二 2三 4四 5五 6六 1七 2
平一 正調一 5二 61四 2五 3六 5七 6
楚二1二 3三 5四 6五 1六 2七 3
瑟二1二♯2三 5四 6五 1六 2七 3

正調基礎上慢二弦形成瑟調,在此基礎上形成第二組民間簡易旋宮。清二:慢一三四六,清三:緊二五七卽正調基礎上緊五七

B·應C 黃♯C 大D 太♭E 夾E 姑F 仲♯F 蕤G 林♭A 夷A 南♭B 無B 應·C 黃·♯C 大·D 太·♭E 夾E 姑
瑟一一二1三 4四 5五 6六 1七 2
平徵一 4二 5三♯61五 2六 4七 5
清二一 61三 2四 3五 5六 6七 1
清三一 6二♭7三 2四 3五 5六 61

清商三調失傳後,後人不明原意,清調不再清,直接用正調彈,以一弦爲宮;徵調不再避一三六散音,變成仲呂商。

  • 清商調事林廣記以及現存商調曲來看,都是帶有清商 ♭3 的清商音階。
  • 平調一 宋元琴書的外調調弦法都有幾種清調瑟調,但沒有平調,暗示平調其實就是正調;朱載堉也一直強調古人稱正調爲平調律呂精義旋宮琴譜第九,那麼就是以三弦爲宮。
  • 瑟調一 幽蘭卷末:「瑟調、廣陵止息、楚妃歎」;琴苑集瑟調調弦法就是廣陵散的慢商調; 琴律發微:「舊譜 聶政刺韓一名殺調,卽瑟調也。」說明瑟一就是現在的慢商調。韓臯論廣陵散:「其音主商,商爲秋聲」;冥音錄所載開成五年840廣陵崔氏女夢傳箏曲廣陵散,也注明是「正商調」。根據西麓堂乙本小序來看,是清商音階1 2 3 4 5 6 ♭7 1
  • 瑟調二 琴律發微有另外一種瑟調,是較晚的。
  • 清調三 現在的清商調緊二五七是 6 1 2 3 5 6 1,據此推出清三的弦式。
  • 間弦二 清調四 西麓堂明君以此定弦,是清商音階。

總的來說,清商三調都是加上了 ♭3 的清商音階 1 2 ♭3 3 4 5 6 ♭7。

相和五調

除了清平瑟三調,楚側二調又是什麼情況?

楚調

幽蘭卷末曲目考

幽蘭是清商調,有 ♭A、♭B、♯F、♯C 四箇均外音。

A 宋陳暘樂書卷一四二琴勢,四庫本述趙耶利彈琴法:

趙師彈琴未有一聲無法,凡一弄之內,清側殊途,一句之中,莫不陰陽派潤。至如楚明光白雪,寄清調中彈楚清聲;易水鳳歸林,寄清調中彈楚側聲;登隴望秦,寄胡笳調中彈楚側聲,竹吟風哀松露,寄胡笳調中彈楚清聲。

  • 說「趙師彈琴未有一聲無法」,奇怪的是,如果說寫書法「未有一字無法」,很好理解,但彈琴只用照著譜彈,怎麼會誇讚無一聲無法呢?我能想到的解釋是,這些曲子本來無法,經過趙耶利修訂以後變得有法。「彈琴」不只是字面意思,還指修訂琴曲。

B 趙惟則述趙耶利彈琴法太音大全集卷四彈琴法琴曲集成第一冊頁 81 下欄

蔡氏五弄,並是側聲,每至殺拍,皆以清殺。何者?寄清調中以彈側聲,以清殺。弄有楚含清側聲,清聲雅質,若高山松風;側聲婉美,若深澗蘭菊,知音者詳査焉。至如東武太山,聲和清側;幽蘭易水,聲帶吳楚。明光白雪,寄清調中彈楚清聲;易水鳳歸林,寄清調中彈楚側聲;竹吟風哀松露,寄胡笳中彈楚清聲。〔後有脫文。根據上條引文,應當是「登隴望秦,寄胡笳調中彈楚側聲」〕

太音大全集:「清聲雅質,側聲婉美」。

幽蘭卷尾的曲目下劃線者爲上引文所提及曲目

  1. 楚調、千金調、胡笳調、感神調
  2. 楚明光鳳歸林白雪易水幽蘭
  3. 遊春、淥水、幽居、坐愁、秋思
  4. ⻑淸、短淸、⻑側、短側
  5. 上上舞、下上舞、上間絃、下間絃
  6. 登隴望秦竹吟風哀松路、悲漢月
  7. 辭漢、跨鞍、望鄕、奔雲、入林
  8. 華舜十游、史明五弄、董揩五弄
  9. 鳳翅五路、流波、雙流、三挟流泉、石上流泉
  10. 蛾眉、悲風拂隴頭、風入松、游弦、楚客吟秋風
  11. 東武太山、招賢、反頋、閑居樂、鳳遊園、蜀側
  12. 古側、龍吟、千金淸、屈原歎、烏夜啼、瑟調
  13. 廣陵止息、楚妃歎

第 1 行,千金調、感神調無考,很可能是楚調、胡笳調的別稱。又或者說這四箇調名都統領於楚調。

幽蘭正是第五首,這五首應該是丘明的核心曲目。根據材料 A,這四首都是楚調,借清調定弦。現存白雪是商調,幽蘭也是借正調定弦的商調,可以確定這五首都是碣石調、楚調。易水是楚側聲,而幽蘭易水都是「聲帶吳楚」,而且易水幽蘭寫在一起,再根據「側聲婉美,若深澗蘭菊」,幽蘭應該是楚側聲。「碣石調」是「雞識調」之雅訓,「雞識」卽「商」的胡語。西域音樂七聲:沙陀力、雞識、沙識、沙侯加濫、沙臘、般贍、俟利箑,相當於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

「荊軻和爲歌,爲變徵之聲⋯⋯復爲羽聲慷慨,士皆瞠目」,後來的易水就是據此擬作,因此不會回避「變徵之聲」這箇史實。易水是寄清調的楚側聲見楚調部分,那麼「變徵之聲」就是寄清調的楚側聲。

第 3 行是蔡氏五弄,根據材料 B,蔡氏五弄都是寄清調的楚側聲。第 4 行清、側,其實就是楚清聲楚側聲。可見,2–4 行都是借清調定弦的楚調。

第 5 行,據逸書琴集,曲名是胡笳明君四弄。第 6 行,據琴史,是劉琨所作,趙耶利修,又據材料 A,都是楚調,借胡笳調定弦。第 7 行,據琴集,曲名是胡笳明君別五弄。可見,5–7 行都是胡笳調定弦。進一步推測,應該是借胡笳調的楚調。

楚商調

楚商調:緊二五弦,䠂歌離騷澤畔吟屈原問渡華胥引宋玉悲秋秋江送別陽關三疊幽蘭卷末、趙耶利、陳康百章崇文總目卷一等曲目表沒有「楚商」,說明是晚唐陳康自己發明的的,是楚側聲。

C 黃♯C 大D 太♭E 夾E 姑F 仲♯F 蕤G 林♭A 夷A 南♭B 無B 應
商調一 1二 2三 4四 5五 6六 1七 2
假設借商調6723♯467
楚商
誤以爲「商調式」2456123
爲調名詞12♭3456♭712
之調名制67123♯4567
轉調2456♭712♭3

從弦法來看,是 ♭E 夾鐘均;神奇神品䠂商意神品淒涼意殺音爲一弦,則一弦爲調首宮;弦式是羽聲音階——所以是黃鐘爲羽、夾鐘之羽。丁承運稱爲「♭E 宮系統 c 羽調式」。另外,五七弦爲大三度,調性容易向 ♭B 宮游移,因此離騷經常轉入「♭B 宮系統 g 羽調式」見上表「轉調」,創造出瑰奇絢爛的色彩。

陳康想寫一首屈原的曲子,便從荊楚採擇民間小調作爲素材,按傳統是借清調來彈,但如果是這樣,一弦爲羽,沒有散弦宮音,需要用一弦十二徽纔彈得出見上表「假設借商調」,實在很蹩腳,而且殺音也只能從側聲回到清聲。於是便新創了一種弦法。也就是說,楚商調脫胎於商調,但不是商調。

現在的天水民歌車水情歌就是楚商調的遺存,可以找來聽聽。

側調

姜夔伊州調爲商調

側調是清商五調之一,現在要探尋側調,只能從姜夔入手,他爲我們提供了側商調、側蜀調的線索。側商調商角調是唐代俗樂最主要的側調,到南宋已失傳,姜夔根據伊州構擬了側商調:

加變宮7、變徵♯4爲散聲者曰側弄,側楚、側蜀、側商是也。側商之調久亡,唐人詩云:「側商調里唱伊州」,予以此語尋之。伊州,大食調,黃鐘律法之商,乃以慢角轉弦,取變宮變徵散聲,此調甚流美也。蓋慢角乃黃鐘之正,側商乃黃鐘之側,他言側者同此。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說在五正聲基礎上加上了變徵變宮的稱爲側調。他考得伊州爲大食調,卽黃鐘商,而琴之慢角調也是以一弦黃鐘爲宮,所以就在慢角調基礎上慢四六而得。又因爲是商調,以商爲宮,所以殺在二弦商上。

眞伊州調爲林鐘角

除了姜夔,還有兩條材料可供探討側商調。第一條是王灼碧雞漫志

伊州見於世者凡七商曲:大石調、高大石調、雙調、小石調、歇指調、林鐘商、越調,第不知天寶所制七商中何調耳。王建宮詞云:「側商調里唱伊州」,林鐘商,今夷則商也,管色譜按:卽俗字譜,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共十箇字凡字殺;若側商調,則借尺字殺。

到宋代,伊州衍生出七種調,但不知道唐代是其中的哪種,姜夔說是大食調,而王灼說是林鐘商。伊州「夷則商」,以凡字無射爲調首宮,是無射爲商、夷則夷 夾 無 仲 黃 林 太之商。側商則以尺字林鐘爲調首宮。

第二條是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伊州

調,乃無射,以凡字殺;後入破則無射羽林鐘也,名商角調。調借尺字殺,謂之側商。故王建曰⋯⋯

前半句用爲調名制,與碧雞漫志相合。後半句說側商是無射之羽、尺字林鐘爲羽,所以叫商角調,是商調的羽調、正聲調的閏角調。

這兩條都說側商是「借」,把側商看成犯調,但實際上入破前後各有五首,體量相當,是一箇新的調。總之,側商以尺字林鐘、商調的羽聲 6 爲調首,音階是 6 ♭7 7 1 2 3 4 5,是八聲音階。「商角」「林鐘角」的命名也說明俗樂角調並非正聲調的閏角調,而是下徵調或清商調的羽調。「商角同用」的含義就是:商和角是同音列。

  • 吳文光:音樂上大體和商調相同,卽屬於一弦爲宮的黃鐘宮系統的宮調式,不過在旋律中,相當強調角羽二音。
聲調調法俗調名
道調宮夷則均正聲調3♯456712
商調清商音階林鐘商23456♭71
側商閏角音階林鐘角 商角23456♭771

姜夔出現了兩箇失誤:一是沒找到眞正的側商調源頭,本來是林鐘商的側調林鐘角,但他誤以爲是大食調黃鐘商的側調。二是沒有理解變宮變徵的眞正含義,沒有在變宮上殺拍。姜夔的側商調實際上是清商音階1 2 3 4 5 6 ♭7,是古琴版大食調,而清商音階是燕樂商調的共同特點如他記寫的唐樂商調霓裳序曲第一,稱不上什麼「側」。

那麼如果以變宮作調首,是不是就是古老的側商了?不一定,這是側商調流變到唐代的狀態,現在也只能推倒唐代,再往前就不知道了。

側蜀、側楚、側商側羽

側蜀調直到姜白石還沒失傳,他據舊調創作「夷則羽」曹娥蜀側調,當屬可信。該曲調式與弦式一樣,幾乎用散音就可彈此曲。該曲以三弦仲呂 6 起畢,那麼羽 6 就是調首,音階合姜夔所說有變宮變徵。弦式是夷則均夷 夾 無 仲 黃 林 太,「夷則羽」卽夷則之羽,卽調首在以夷則爲宮的正聲音階的羽聲,是下羽調法。

離憂、側楚二調都是以胡笳調黃鐘調爲基礎轉弦而來,趙耶利說楚聲常借胡笳調彈,而胡笳以一弦爲宮,則側楚應該也以一弦羽爲調首。假設側楚以一弦爲羽,則弦式中正好有 ♯4、7,合姜夔之說,與側蜀相似。可稱大呂大 夷 夾 無 仲 黃 林之羽。

側羽的線索很少,只知道是緊七。

三均正側

唐書·揚收傳「琴通黃鐘、姑洗、無射三均,側出諸調,由羅蔦附灌木然。」這三均就是現在所說的商調、正調、胡笳調,他們對應的側調就像灌木一樣附麗於正調。

  • 正調的宮到底是仲呂還是姑洗?朱熹說是姑洗,因爲仲呂是最後一律,從情感上不能接受。
調名C 黃♯C 大D 太♭E 夾E 姑F 仲♯F 蕤G 林♭A 夷A 南♭B 無B 應
商調1二 2三 4四 5五 6六 1七 2
側羽6二 7三 2四 3五♯4六 6七 1
124561♭3
正調一 5二 61四 2五 3六 5七 6
側蜀一 3二 56四 7五 1六 3七♯4
5♭712♭356
胡笳1二 3三 5四 6五 1六 2七 3
側楚6二 1三 3四♯4五 6六 7七 2
1♭356124

從上表可以發現三箇正側就是同主音平行調,他們互爲陰陽。側羽、側蜀、側楚三箇陰調都以各自陽調的羽聲調,音階中都有變宮變徵。

小結

姜夔自創側商調實爲商調,眞正的伊州調實爲林鐘角,可見現在的側商調有名無實。三側調與他們相應的主調互爲陰陽。側羽只緊七弦一條弦就得到了側調音階,非常高明,是名副其實的楚側聲,但是已被慢一二緊五七的側楚調捷足先登,只好根據調性取名側羽,它纔是眞正的側商調。陳康楚商調實現了完整的七聲羽聲音階,比三種側調更進一步,至此楚側聲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品弦法,不用再寄清調或胡笳調彈。

俗樂二十八調

二十八調凡七宮,每宮四調宮商羽角。到姜夔的時代只剩下十九調,缺少每宮的角和太簇的商羽。下表律名爲唐玉尺律〔來源不明〕。

高盤涉高大食角高宮高大食調
林鐘商
商調
仙呂調林鐘角
商角
仙呂宮
中呂調雙角中呂宮雙調
黃鐘宮越調黃鐘調
黃鐘羽
越角
正平調小食角
正角
道調宮小食調
大食角正宮
沙陁調
大食調般涉調
南平調
南呂調
歇指角南呂宮歇指調
水調

一些例子〔孫新財製〕:

宋鐵尺律
♭A♭E♭BFCGDAEB♯F♯C
大食調太簇商1=A(♭7)♭7415263
黃鐘商1=G(♯4)152637♯4
正平調太簇羽1=A(♭73)♭3♭7415263
仲呂羽1=C(♯4)152637♯4
C 大音階仲呂徵1=C4152637
無射徵1=F(♯4)152637♯4
a 小音階太簇角1=C(♭736)♭6♭3♭74152
無射角1=F(♯4)152637♯4
小食調林鐘商1=D(♭7)♭7415263
仲呂商1=C(♯4)152637♯4
歇指調南呂商1=E(♭7)♭741526
林鐘商1=D(♯4)152637
高平調姑洗羽1=B(♭73)♭3♭74152
林鐘羽1=D(♯4)152637
中呂調林鐘羽1=D(♭73)♭3♭74152
無射羽1=F(♯4)152637♯4

六十調到八十四調的關鍵在於二變能否成立,這箇問題直到明代還在討論。如果二十八調成立,那八十四調就能成立,從琴調三均正側來看,是很有可能的。

  • 劉有恆:商角同用的意思是,角調是借用的高二律的商調。

參考文獻

第一章 律學

第二章 琴律學

第三章 調學

第四章 琴調學

  • 弦式大全、外調轉弦法:丁承運宋代琴調研究河南大學學報1987 年第 5 期
  • 調意:丁承運〈仁智要錄·調子品〉與古琴「調意」之淵源與流變黃鐘2019 年第 1 期
  • 张雪涛:从神奇秘谱中卷商调琴曲看调意与曲操的关系河东龙门古琴社,2021-11-07
  • 五聲調:丁承運論五聲調——琴調溯源之二音樂藝術2003 年第 2 期中國古代調式音階發隱黃鐘2004 年第 1 期

第五章 清商樂

  • 清商三調據丁承運漢唐清商樂調研究漢唐音樂史國際研討會,西安,2009 年 10 月
  • 丁承運清商三調音階調式考索音樂研究1989 年第 2 期
  • 楚商調據丁承運論楚商黃鐘2018 年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