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散》「世有二譜」說新釋 綱要

首次提出廣陵散神奇祕譜本和西麓堂乙本是南北分塗的想法。這篇文章只是一個輪廓

广陵散现存三个版本:神奇秘谱本、西麓堂琴统甲、乙本。

指法

从指法上来看,神本〈大小序〉〈正声〉来源较早,有的指法直追曹柔,如「引」「抹」「换」。但有些比西乙本晚,如用南宋出现的「涓」替换了比较混乱的唐代指法「蠲」「全扶」,又如用「拂滚」代替「拨剌」,并小字注释「如拨剌声」。宋太宗……,沈括……,南宋楼钥记录广陵散〈正声〉〈乱声〉皆有「拨剌」,元代耶律楚材广陵散诗序记载……,这些都显示出神本后期改编的痕迹。另外,神本正声第八〈徇物〉小字注释:又名移灯就坐,这一题解是其他谱没有的。

而西乙本就用的「拨剌」「蠲」,且〈调品〉〈小引〉等结构属于北宋或更早的琴乐操弄大曲惯例。但西乙本其他指法有宋元年间的改编痕迹。

就指法而论,神本与西乙本孰古孰近,不可一言以之。

渊源

朱权广陵散序:

臞仙琴史曰,晉書廣陵散者:「嵇康,字叔夜譙國之人也。嘗游會稽,宿華陽亭,引琴而彈。夜分,忽有客詣之,稱是古人,與共談音律,辭致淸辨,因索而彈之,爲廣陵散曲。聲調絕倫,遂以授,仍誓不傳人,亦不言其姓字。時司馬懿爲大將軍,鍾會爲長史。每與交,而不爲之禮,以此憾之,因譖欲助毋丘儉司馬懿旣昵信,遂害之。將刑東市,顧視日影,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己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時年四十。海內之士莫不痛之。帝尋悟而悔焉。」又琴書曰:「嵇康廣陵散本四十一拍,不傳於世。惟之甥袁孝己能琴,每從學,靳惜不與,後靜夜鼓琴彈廣陵散,孝己竊從戶外聽之。至「亂聲」小息,疑其有人,推琴而止,出戶果見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後孝己止息意,續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

嵇康琴赋提到「广陵止息」,又说「广陵之清散」「清雅淡远」。实际上,广陵止息是两曲而非广陵止息一曲。唐宋人依据相和大曲与河间杂曲聂政刺韩王曲,改编成广陵止息,当时的文献描述为「戈矛纵横」,显然与琴赋不同。琴赋还描述了另一种「惩躁雪烦」的广陵散。该曲已经失传。

现存三本都源于唐宋古曲广陵止息

西甲本即琴书大全永乐琴书集成许友操,取意战国策史记聂政刺韩相故事。西乙本即琴书大全报亲曲,取意蔡邕琴操聂政刺韩王曲。甲乙本曲意大同小异,乙本指法更早。

神奇秘谱中,朱权所谓「广陵散世有二谱」指的就是许友操聂政刺韩相报亲曲聂政刺韩王二曲之分。他最后选取了报亲曲聂政刺韩王

流传

朱权又说:

廣陵散曲,世有二譜。今予所取者,宮中所收之譜。亡而入於亡流落於民間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間,復入於御府,僅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譜爲正,故取之。

从整个神奇秘谱的渊源来看,遁世操华胥引高山流水阳春招隐获麟颐真都源自阁谱,成曲年代较早,其余都源自紫霞洞琴谱,成谱年代较迟。阁谱指法有部分失传,洞谱指法则有传承。北宋成玉磵琴论,神本无此二指法。阁谱传南北,北方叫完颜谱,南方叫御前袛应谱袛应指琴待诏。袛应谱是洞谱的母本,朱权所说的南宋御本应该就是袛应谱。我们可以描绘出这样一条线索:

  • 隋唐御本——两宋民间——南宋建炎御本御前袛应谱——紫霞洞谱——明朱权

再看西本的情况。西甲乙本在北宋时是同时存在的,根据宋元时代人的诗文看来……,指法题解等都不同。北宋灭亡,阁谱都被金人席卷掳走,金元两朝都受重用的耶律楚材有条件接触到流散北方的广陵散。无论北宋周邦彦,元代耶律楚材,还是南宋楼钥,感觉说的都是西乙本。神本从南宋御本到紫霞洞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修改,宋本的本来面目受到一些破坏,但却被西本间接保留下来了。当然,根据元代袁桷的说法,神本、西本都源自北宋阁谱。西乙本线索如下:

  • 隋唐御本——北宋阁谱宋太宗、沈括——金元完颜谱——明汪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