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烏夜啼》小記

前幾天正想寫一篇關於烏夜啼的,不想週一上課的時候老師正好講烏夜啼,題目是從烏夜啼到烏鳴占──唐代奉烏祈福蠡測,老師提供了不少資料,我便拿來一用了。目前關於烏夜啼的論文不是很多,還是有寫的必要的,可以作爲科普文。

我還沒彈過這首曲子,下箇就彈這首吧,感覺難度實在有點高,難以想象古人會有這麼繁密的琴曲,感覺是宋晚期的,不管怎麼說,肯定不是唐代的,唐代不會有這麼優美的曲調和這樣的套路。這首曲子在古代會不會被譏爲繁手淫聲呢?可一般來說能流傳到朱權時代的曲子應該都是經過歷史檢驗的。

參考資料,這些是所有關於烏夜啼的論文:丁明順:古琴名曲〈烏夜啼〉雜談音響技術2010 年第 4 期;左漢林:〈乌夜啼〉本事与乌象征意义的变迁考论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 年第 5 期;王立增:〈烏夜啼〉本事考貴州文史叢刊2008 年第 1 期;何江波:〈烏夜啼〉音樂形態研究樂府學第十二輯;姚丙炎述,林友仁、周子沐记:琴曲鉤沉‧烏夜啼音樂研究1983 年第 4 期。點此下載。其中,〈烏夜啼〉音樂形態研究最値得一讀。

首先來看此曲賞析。古琴名曲〈烏夜啼〉雜談

全曲共十段:第一、二、三段逐步引入,第六、七、八段进入高潮,第九、十段导向结束。乐曲的开端用了舒缓而平稳的泛音曲调,描写月明星稀、宁静安谧的夜间景色。明代的良宵引用了和它完全相同的曲调来开始,这个开始已经成为描绘夜色的典型手法。统率并贯穿全曲的是表现雏乌争巢的主题,在活泼跳动的曲调中,展现出生机勃勃、生意盎然的雏乌形象。先在第一段中以简短的原始形式出现,而在第三段中以此为基础,发展了它的头部和尾部;第六段变化再现了第三段,第七段发展它的尾部,形成争巢的喧闹气氛,第八段发展它的头部,运用华彩性泛音,造成欢乐的高潮。和雏乌争巢的主题相对比而存在的,有一个深沉而稳重的主题,用低缓的按音演奏,显现出温和而慈祥的母乌性格。这一主题先在第二段中多次出现,类似的曲调还出现在第四、五、九、十各段。它和雏乌主题交替出现,对比鲜明地推动着乐曲逐步展开。末两段为了进入尾声,都以“打圆”指法开始,以造成“入慢”的趋势。各段多以主音羽结束,是一首调性鲜明的羽调式作品。

一、題解

我們先看神奇秘譜題解:

是曲者,蓋古曲也。按唐書‧樂志曰:「烏夜啼者,宋臨川王義慶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義康於豫章,義慶時爲江州刺史,至鎮,相見而哭,文帝聞而恠之。徵還宅,大懼。伎妾夜聞烏夜啼聲,扣齋閤云:『明日應有赦。』其年更爲南兗州刺史。因是而作烏夜啼之曲。」蓋臨川王之作,古樂府耳,非琴操也。大㮣樂府之於琴操,喻意同耳。

可以提取出三條信息:(1)「蓋古曲也。」(2)唐書的典故(3)王義慶所作爲樂府,非琴曲,琴曲爲後人據此典故而作。以下分別來分析。

(一)「蓋古曲也」

朱權的態度很模糊,「蓋古曲也」。要明白這句話的內涵,我們需要理清他的斷代用語:

  • 遯世操A⑤:「是曲者,許由之所作也。琴史內曲之髙潔者,止此曲最爲高古。」因此以它作爲神奇開篇。
  • 廣陵散A③:「……至亂聲小息,康疑其有人,推琴而止,出戶果見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後孝己會止息意,續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然廣陵散曲,世有二譜。今予所取者,隋宮中所收之譜。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間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間,復入於御府,僅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譜爲正,故取之。」
  • 華胥引B④:「是曲者,太古之曲也,尤古於遯世操,一云黃帝之所作,一云命伶倫所作。」
  • 古風操A⑤:「是曲者,古曲也,文王所作。」此爲其想當然的附會。
  • 高山流水C:「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至唐分爲兩曲,不分段數。至宋分髙山爲四段,流水爲八段。」神奇高山流水不分段數,因此我們可以推斷,朱權認爲他所收錄的正是唐代正宗高山流水
  • 陽春A③:「臞仙按琴史曰:『劉涓子善鼓琴,於郢中奏陽春白雪之曲。』琴集曰:『白雪,師曠所作,商調曲也。』……至唐高宗時,其曲絕焉。顯慶二年,命太常增修舊曲,呂才上言:『陽春白雪,調髙寡和,宋玉以來,迄今千載,未有能者。今依琴中舊曲,定其宮商,而作是曲』,故有傳焉。」
  • 玄默B⑤:「是曲者,或謂師曠之所作,又云嵇康,莫知孰是,蓋古曲也,自周、春秋之世有之。」
  • 招隱A④:「臞仙按琴史曰:「是曲乃西晉時,左思字太沖,見天下溷濁,將招尋隱者,欲退不仕。……故有是操。』」
  • 酒狂A④:「是曲者,阮籍所作也。」
  • 獲麟A④:「臞仙按琴史曰:『獲麟者,魯哀公十四年……故作獲麟操。』」
  • 秋月照茅亭B④:「是曲者,或謂蔡邕所作,或曰左思。」
  • 山中思友人B④:「是曲者,與秋月照茅亭一人之所作也。」
  • 小胡笳A②:「是曲者,後唐董庭蘭所作也。……董庭蘭以琴寫胡笳聲爲大小胡笳是也。」爲何是後唐?可能寫錯了。
  • 頤眞A②:「臞仙按琴史曰:『頤眞者,唐董庭蘭之所作也。』」
  • 廣寒游D:「是曲者,古曲也。」
  • 梅花三弄A④:「臞仙按琴傅曰:『是曲也,……桓伊出笛作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爲三弄焉。」
  • 慨古E:「是曲也,不知何代所作,若非考槃在澗之碩人,必衡門樂道之髙士。」
  • 忘機A①:「是曲也,宋天台劉公志方之所製也。」
  • 隱德廣寒秋天風環珮E:只言主旨未言時代。
  • 神遊六合D:「是曲之来也尙矣。然其曲彌高而和彌寡,是以鼓之者少,而聽之者稀」。
  • 長清短清A③:「是曲者,漢蔡邕所作也。有長淸短淸二曲」。
  • 白雪A③:「是曲者,師曠所作也。……陽春宮調也,白雪商調也。……因有白雪,始製陽春之曲。」
  • 鶴鳴九皋D:「臞仙按琴傳曰:『是曲者,古曲也。』」
  • 猗蘭A④:「臞仙曰:孔子應聘諸侯七十國,……故古之哲人擬之而作是操。」
  • 凌虛吟E:「是曲之製也,必莊列之徒,鍾呂之朋。」
  • 列子御風A①:「是曲者,毛仲翁取列子‧黃帝篇御風,擬神遊六合所作」。
  • 山居吟A①:「是曲者,宋毛仲翁所作。」
  • 禹會塗山A①:「是曲之製,毛公敏仲所擬夏禹嗣舜禪之後……」
  • 樵歌A①:「是曲之作也,因元兵入臨安,敏仲以時不合……」
  • 雉朝飛A④:「臞仙按崔豹古今注曰,是曲者,犢牧子所作也。」
  • 黃雲秋塞D:「是曲者,蓋古曲也。」
  • 龍朔操C:「是曲也,當元帝時,漢室稍強,……當時之人,有傷紅顏薄命之嘆,故作絃歌以形容而嗟悼之。」
  • 大胡笳A②:「後唐董庭蘭,善爲沈家聲祝家聲,以琴寫胡笳聲,爲大小胡笳是也。」
  • 大雅A⑤:「是曲者,周公之所作也。」
  • 八極遊D:「是曲者,蓋高古之曲也。」
  • 泛滄浪A①:「是曲者,亦云郭楚望所作。」
  • 瀟湘水雲A①:「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沔所製。」
  • 澤畔吟B②:「是曲也,或云雪江之所製也。」雪江何許人也?
  • 離騷A④:「臞仙曰,離騷之操有二,其十八段者,屈原自作也,十一段者,後人追感而作也。」神奇本爲十八段,則朱權自以爲所收錄爲屈原製作。
  • 神化引E:只言主旨未言時代。
  • 莊周夢蝶A①:「古有是曲,絕而无傳者久矣,毛敏仲繼之。」
  • 楚歌D:「是曲者,古曲也。」
  • 飛鳴吟E:「是曲者,不知何人所作也。」
  • 秋鴻E:「琴操之大者,自廣陵散而下,亦稱此曲爲大。」

綜上所述,可以總結出幾點可能與本文主題關聯性不大

  • 神奇所收錄的就沒有不是古曲的。
  • 神奇共 49 曲,按照斷代的精確性劃分爲 A─E,確切指出作者的(A)26 曲,提供了幾箇備選作者或作者不確定的(B)5 曲,未言作者只言時代的(C)3 曲,只曰「古曲」的(D)6 曲,未言時代的(E)9 曲,烏夜啼即是 E。
  • 在 A、B 中繼續細分,推斷作者的依據,按可靠性分爲 ①─⑤,其中 ①② 基本可以相信,③ 一部分可以相信,④⑤ 完全不可信:確切的依據 ① 8 曲,傳聞 ② 4 曲,歷史文獻 ③ 5 曲,典故 ④ 10 曲,根據歷史人物特性推斷 ⑤ 4 曲。
  • 太古神品卷除了高山流水,其餘皆是 A、B,這反映了朱權欲爲此卷正名的想法,但只有小胡笳頤眞爲 ② 級,其餘皆不可信。
  • 按我們今天的眼光,作者較爲可信的有呂才改編陽春白雪,董庭蘭大小胡笳,雪江澤畔吟,完全可信的有郭楚望泛滄浪瀟湘水雲,劉志芳忘機,毛敏仲山居吟禹會塗山樵歌,這幾箇完全可信的都是宋末以降的幾位浙派琴師。
  • 從曲目來源來看,有兩首曲子很相似,朱權認爲梅花三弄是從恒伊笛曲改編而來,而烏夜啼則與樂府版本无關。

回到本節主題,「蓋古曲也」沒有任何信息量。

(二)烏夜啼典故

此典故有三箇來源:

崔令欽:教坊記

烏夜啼,宋彭城王義康,衡陽王義季弟,囚之潯陽,後宥之,使未達。衡王家人叩二王所囚院曰:『昨夜烏夜啼,官當有赦。』少頃,使至,故有此曲。亦入琴操。

舊唐書卷 29音樂志二

烏夜啼,宋臨川王義慶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義康於豫章。義慶時爲江州,至鎮,相見而哭,爲帝所怪,徵還宅,大懼。妓妾夜聞烏啼聲,扣齋閤云:「明日應有赦。」其年更爲南兗州刺史,作此歌。故其和云:「籠窗窗不開,烏夜啼,夜夜望郎來。」今所傳歌似非義慶本旨。辭曰:「歌舞諸少年,娉婷无種跡。菖蒲花可憐,聞名不相識。」

通典卷 145樂五‧雜歌曲

烏夜啼,宋臨川王義慶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義康於章郡。義慶時爲江州,至鎮,相見而哭,爲文帝所怪,徵還。義慶大懼,伎妾聞烏夜啼聲,叩齋閤云:「明日應有赦。」其年更爲兗州刺史,因作此歌。故其和云:「籠窻窻開,烏夜啼,夜夜憶郎來。」今所傳歌似非義慶本旨,辭曰:「歌舞諸年少,娉婷无種則。昌蒲花可憐,聞名不相識。」

教坊記舊唐書通典的 記載有所不同。在此不想過多分析。注意,是劉義慶,不是王義慶。劉義慶相關記載非常多,不過與這故事沒多少相關的。

(三)「非琴操也」

新唐書卷 22禮樂志

周、隋管絃雜曲數百,皆西涼樂也。鼓舞曲,皆龜茲樂也。唯琴工猶傳楚、漢舊聲及清調,蔡邕五弄楚調四弄,謂之九弄。隋亡,清樂散缺,存者纔六十三曲。其後傳者:……白雪,楚曲也,……烏夜啼,宋臨川王義慶作也,……又有吳聲四時歌……蓋唐之盛時,樂曲所傳,至其末年,往往亡缺。

舊唐書卷 29音樂志二

清樂者,南朝舊樂也。永嘉之亂,五都淪覆,遺聲舊制,散落江左。宋、梁之間,南朝文物,號爲最盛,人謠國俗,亦世有新聲。後魏孝文、宣武,用師淮、漢,收其所獲南音,謂之清商樂。隋平陳,因置清商署,總謂之清樂,遭梁、陳亡亂,所存蓋鮮。隋室已來,日益淪缺。武太后之時,猶有六十三曲,今其辭存者,惟有白雪……吳聲四時歌……烏夜啼……等三十二曲。……通前爲四十四曲存焉。

  • 題外話:現存的陽春是否就是清樂的吳聲四時歌?現存白雪是否就是清樂楚曲白雪?不排除這種可能性。這是箇大課題。

從以上兩條可見,烏夜啼乃清樂,爲劉義慶所作。據前教坊記「亦入琴操」。

二、烏鴉爲吉兆

據老師掌握的資料,學界對烏的解釋含糊不清,其一爲烏鴉,其二爲烏雀、喜鵲,老師認爲烏鴉的可能性大。有人認爲早上是烏雀,傍晚是烏鴉,實際上根據不足。

(一)三足烏

書大傳卷 3:

「有火流於王屋,化爲赤烏,三足。周將興之時,有大赤烏銜穀之種而集王屋之上」

史記‧周本紀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爲烏,其色赤,其聲魄云。」

春秋元命苞

陽成於三,故日中有三足烏,烏者,陽精。

敦煌文書 P4518 日爲三足烏。還有很多漢代帛畫也有三足烏的形象。

上古時期,烏是神鳥,三足烏是太陽的化身,成爲武王伐商之符瑞。

(二)烏的象徵意義

〈乌夜啼〉本事与乌象征意义的变迁考论資料豐富詳實,可作爲此部分擴展閱讀。

孝鳥

晉成公綏烏賦序:

夫烏之爲瑞久矣,一起反哺識養,故爲吉烏。是以周書神其流變,詩人尋其所集。望富者瞻其爰止……斯乃鳳鳥之德,何以加焉?

烏知反哺,有鳳鳥之德,故「烏之爲瑞久矣」

說文:「烏,孝鳥也。」將孝作爲烏的最大特點。

藝文類聚卷 92 引元命苞:「何知孝鳥?陽精,陽天之意,烏在日中,從天,以昭孝也。」烏是太陽的象徵,是天道的象徵,故孝。元命苞爲春秋緯,漢人尙孝,以孝爲天德,故有此邏輯。

本草綱目禽部慈鳥:「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此六十日是虛指。

烏臺

漢代開始御史臺也稱烏臺。

白居易白氏六帖詩類集:「常有野烏數十棲其上,朝與暮集,因名烏臺,謂之朝夕鳥。」

張良器烏臺賦:「門凌晨而豸蟲出,樹夕陽而烏來。』

占卜

法國茅甘敦煌寫本中的烏鳴占兇吉書法國學者敦煌學論文選粹中華書局 1993,367─390 頁:「它的降臨就如同與之具有親緣關係的鳳凰的降臨一樣,是歡樂的象徵。

藏文寫本,Pt1045烏鳴占乌鸦本是人怙主,尊神派遣到地方。羌塘草原犛牛肉,天神使者好祭享。叫声传达尊神旨,八面上空九方向。三种叫声表神意,祭品多玛快奉上,神鸟乌鸦享用光,如祭尊神一个样。乌鸦并非尽前兆,吉凶尙需辨徵兆。占卜大师具神通,执行神意鸟帮忙。祈福禳灾有法术,叫声之中吉凶藏。乌鸦本是天神鸟,六种羽毛六翅膀。耳聪目明多灵光,了然天神在何方。传达神意唯鸣唱,虔诚相信莫彷徨。八面上空九方向,咙咙之声表吉祥; 嗒嗒之声应无恙。喳喳之声有急事; 啅啅之声示财旺; 依乌依乌危难降。

烏鴉被吐蕃人視爲「天神鳥」,尊爲「天神使者」。吐蕃對飛鳥的靈異性很敏感,根據飛向、鳴聲、食物來占吉凶,需要巫師解說。吐蕃設立飛鳥使,傳達軍情政令,軍國大事。白居易新樂府‧城鹽州「金鳥飛傳讚普聞,建牙傳箭集群臣」。

藏文大藏經丹珠爾記載關於烏鴉的叫聲,不同的叫聲有不同的象徵意義。

漢文寫本 P3479烏占習要事法漢文的烏鳴占不完整,字跡潦草。「占之法,若烏鳴在百步之內即占。」

P3988烏占臨決漢文寫本。X6133祭烏伐

(三)文學作品中的烏

鳥類多爲吉慶祥和的徵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公貴族願意飛鳥在自己家中築巢,期望帶來好運。唐人習慣用飛鳥比擬自己的前景,李義府小時跟太宗的對話,自比爲鳥。

到了中古,烏一直有吉慶祥和的意義,上到改朝換代,下到日常生活。烏夜啼題材在唐五代非常流行。任半塘教坊記箋訂:「每見當時奉烏之迷信」「與唐時之流行此曲顯然有關」。或許邏輯反了,應該是正因爲當時人們奉烏,因而此曲流行,烏題材的詩歌也很流行。

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烏是人才的象徵。

杜甫题桃树:「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

元稹聽庾及之彈烏夜啼引

君弹乌夜啼,我传乐府解古题。良人在狱妻在闺,官家欲赦乌报妻。乌前再拜泪如雨,乌作哀声妻暗语。后人写出乌啼引,吴调哀弦声楚楚。四五年前作拾遗,谏书不密丞相知。谪官诏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归来相见泪如珠,唯说闲宵长拜乌。君来到舍是乌力,妆点乌盘邀女巫。今君为我千万弹,乌啼啄啄泪澜澜。感君此曲有深意,昨日乌啼桐叶坠。当时为我赛乌人,死葬咸阳原上地。

據元稹所說,樂府解爲並非劉義慶所作,而是後人據此故事而作,且爲吳聲。庾及之彈的是否爲樂府本,不得而知。庾及之不知是何許人物,不知彈的是何種樂器。元稹又有同醉詩,序言爲「呂子元、庾及之、杜歸和同隐客泛韋氏池」,說明和元稹關係還不錯,能一起遊玩,多是文人而非藝人,且庾爲江南大姓。

「裝點烏盤邀女巫」,其妻在女巫的指點下擺設祭品,祭拜烏鴉。此詩正是唐人敬奉烏鴉和祈福納祥的反映。

元稹大觜烏

阳乌有二类,嘴白者名慈。求食哺慈母,因以此名之。 …… 白鹤门外养,花鹰架上维。专听乌喜怒,信受若神龟。 举家同此意,弹射不复施。往往清池侧,却令鹓鹭随。 群乌饱粱肉,毛羽色泽滋。远近恣所往,贪残无不为。 …… 会结弥天网,尽取一无遗。常令阿阁上,宛宛宿长离。

大觜烏好吃懶做,在巫的授意下,主人將其供爲神靈,以爲能帶來吉祥財富,迷惑了主人及其兒子,「彈射不復施」小孩也不能打烏。反映唐代,烏鴉如同神龜一樣深受人們的尊崇。

白居易和大觜烏

乌者种有二,名同性不同。 觜小者慈孝,觜大者贪庸。 觜大命又长,生来十馀冬。 …… 胡然大觜乌,竟得天年终。

白居易慈烏夜啼詩白居易集卷 1諷喻一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慈烏反被主人打,大觜烏得其天年終。

張籍烏夜啼引

秦烏啼啞啞,夜啼長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獄,傾家賣產將自贖。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少妇语啼乌,汝啼愼勿虚。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