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述要|李孔元:如何認識「琴者禁也」

9 月 25 日,時長 70 分鐘。「第十二屆海峽論壇 首屆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傳承和發展論壇」系列講座的一部分,近萬人收看直播。收穫頗豐。詳見 推送

一、

琴在西域樂器傳來後不是獨佔的了,爲何能綿延不絕?如果單單因爲「琴者禁也」的道德束縛,琴不可能說服兩千多年來的叛逆者。它的音樂性本身就有說服力:

  • 琴器音色:追求悠遠寧靜
  • 彈奏技法
  • 音樂審美

二、力度

禁:主動節制調節一些情性。

技法上力度要節制。左手,彈絲線一定要降噪,絲線走手摩擦必須和諧,盡量減少摩擦聲。走音如果很猛烈,聲音就生硬沒有色彩。

右手,如果擊弦太重,聲音就暴躁。

三、強弱層次

大部分琴曲以旋律線條爲主,而非結構性的。有些如酒狂之類的是結構性的,但漁樵這種就不是。旋律線條最重要的特徵是如歌。

瀟湘水雲最快的地方,如果不節制,就太快了,聽者感受不到音樂的美好,只會感到緊張壓迫。

爲何西方音樂要打節拍?樂隊龐大。

如果琴跟其他樂器合奏,擴音後的聲音不是琴本身的複頻。

必須要有的認知:一種樂器能夠獨奏,說明本身表現力豐富,非常高貴。如果要其他樂器幫襯,就次一等了。

對古琴來說,炫技會影響音樂呈現。不知節制:炫技,力度、速度走極端;媚態。

吟猱對於音樂線條到底有什麼用?彈的時候不能沒有認識。老前輩的吟猱很蒼古,因爲琴很多是宋琴,非常靈敏,只要輕輕動,吟猱效果就很好,沒必要做多餘的動作。吟猱不露,吟猱是爲了增色,更有質感,如果不知節制,音響效果就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