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關於古琴的隨想、考査、日記等

凡 62 篇 365615 字 篇均 5897 字 橫跨 9 年 RSS

2023

 凡 2 篇 3647 字 篇均 1823 字
62
 楊元錚《琴籍義證》小記,還沒讀琴籍正文,以後再說。
61
 「故此在演奏《酒狂》时,呈现出的并不是一个完全狂放的形象,“岂可以酒徒视之”」

2022

 凡 6 篇 38341 字 篇均 6390 字
60
 「离开了艺人的音乐,已经消亡在时间的长河中,就像离开了水和土壤的植物,仅余标本了。」
59
 6 月 18 日周六晚 8 點。设好闹钟 ⏰ 不要错过 🤓 公眾號鏈接
58
 第一首新作曲,其實我也不知道是什麼調,只是用黃鐘調調弦。
57
 琴社要讀琴史,我先讀卷一。
56
 「汉族原生歌舞大多被更"文明"更洋气的外国娱乐形式所取代,而艺术院校里的民族歌舞又十分脱离民间歌舞形式,给人一种汉族没有歌舞传统的假象」
55
 【目錄】重磅:AI 重構唐曲;琴曲(瀟湘、澤畔吟);琴人(吳振平);孫新財:廢減字譜

2021

 凡 17 篇 116537 字 篇均 6855 字
54
 律曆初階是「赫赫金鑰」系列律調部分和曆法部分的集結。敬請提出各類批評建議。
53
 琴人部分介紹詹澄秋、王生香、梅曰強先生;琴史部分是對瀟湘水雲歷史背景的再探討;琴材部分說了下泡桐好不好、槽腹的門道、弦的講究;律調部分分析了古怨、澤畔吟、梅花;最後講了講什麼是「曲終」。
52
 本章是對清商三調和二十八調兩箇綜合問題的探討。
51
 難產了四年的一篇,總筭馬馬虎虎整理出來。以丁老師論文爲主。先看什麼是調意,進而看正調五聲調的眞實面目,最後簡單總結琴調系統在明清的發展。
50
 把成都前輩琴人的信息整合起來。按年齡排序。
49
 轉載自現代藝術2021 年第 11 期 花间窥琴弦 弹琴复长啸。雜誌向老師約稿,便交我來寫。突發奇想,發明了原始川派–成熟川派–現代川派的概念。第二部分是炒冷飯,把大一時候的中二作品拿出來改一改。10 月 7 日寫的。全文瀏覽
48
 介紹唐以前古琴的發展線索。
47
>21-11-19  這期來「談談古琴」【目錄】碧岩居談琴;大燈談琴;【輕鬆一刻】「是聽的太少」;宝石仙人;云壑斋主;徐樑;陳長林;龔一;其他
46
 用半天翻了一下五知齋琴譜,信息量不少。
45
 用一個星期把絲桐神品全部過了一遍,先留下一個大槩印象。
44
 可嘆者,梅庵琴人多命途不坦,徐立孫、朱惜辰、邵磐世都熬過了惡魔日本鬼、萬惡反動派,卻逃不過偉大新中國的政治運動,邵大蘇、楊澤章又都死於惡疾。
43
>21-11-02  把各琴派的傳承脈絡稍微記一下。師承不可能是單線條的,這裏只是理出一個最基本的骨架。
42
 本期有夏蓮居、徐森二位琴人的故事。
41
 這期都是乾貨,沒有故事。
40
 半命題作文:如何欣賞古琴曲?我和同學各寫了一篇。
39
>21-10-07  【目錄】《金陵琴韵》新书首发会现场访谈;汪铎:柘丝冰絃不传而传;李凤云:张子谦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祭;马维衡:琴技;回望与缅怀 纪念恩师郑云飞先生;关于河南大学古琴社被迫解散的说明
38
 本頁面收錄今人自度曲,歡迎大家踴躍補充!

2020

 凡 8 篇 41392 字 篇均 5174 字
37
 11 月 22 日,時長 110 分鐘。視頻。于老師右手姿勢跟李老師挺像的。
36
 這一期乾貨滿滿!
35
 9 月 25 日,時長 70 分鐘。「第十二屆海峽論壇 首屆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傳承和發展論壇」系列講座的一部分,近萬人收看直播。收穫頗豐。詳見 推送
34
 保存的一些古琴老照片。所有圖片都經過神經網絡放大,加上我的處理,部分圖片經過神經網絡上色。技術和時間都有限,只能粗加工。
33
 管平湖先生影集。前三張圖片經過神經網絡放大、上色,加上我的處理。資料來源:網絡、管平湖古琴曲集增訂版。
32
>23-08-24  【目錄】書;文章補遺;錄音,琴譜稿;視頻;照片
31
>21-01-02  這些都是好幾年前收藏的,現在再打開,好多都掛了。網絡世界眞是轉瞬即逝。給自己看的,沒什麼價値。
30
 首次提出廣陵散神奇祕譜本和西麓堂乙本是南北分塗的想法。這篇文章只是一個輪廓

2019

 凡 8 篇 33895 字 篇均 4236 字
29
 把前言槩括一下發上來,沒買書或者沒時間看的琴友可以看看這篇
28
 列举《幽兰》所有的走音
27
 近來要重新理一理廣陵散,便以陳成的 演奏視頻 爲基礎,進行一些梳理。目前只看了正聲部分,其他的以後再說。先只有指法,其佗的形成史什麼的,以後再說。下畫直線表示指法。
26
 《絲桐神品——古琴(1950–1970):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館藏音響檔案珍粹》,人民音樂電子音像出版社,2019 年。一共 10 冊 30 張 CD。最匪夷所思的是小冊子每冊內容完全一樣,為了湊重量嗎?排版也是匪夷所思,用的網頁排版常用的陰影,可這明明是書啊。後記比序有價值。
25
>21-10-17  《絲桐神品——古琴(1950–1970):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館藏音響檔案珍粹》。一共七十二位琴人,很多我之前名字都沒聽過。
24
 記一下我的學琴順序

2018

 凡 8 篇 45125 字 篇均 5640 字
21
>18-12-17  再告誡一下自己,絲弦打板不是扭緊就可以解決的,之前用鋼弦不會打板,換成絲弦就打板,不是琴的問題,是絲弦本來就振幅大!
20
 南開大學瑚璉琴社建於 2008 秊,這是建社十周秊紀念刊,也是創刊號。點此下載 PDF。非常感謝社長提供,PDF 爲未刪圖片版,打印出來的刪了圖片
19
 新鮮出爐。新開通了 網易雲音樂專欄,歡迎關注。
18
>22-05-18  2017 暑假根據網上留存的資料以及一些內部資料整理
17
>19-05-04  2017 年初的舊作。由於圖片很多,網頁上就沒放圖片了
16
 前幾天正想寫一篇關於烏夜啼的,不想週一上課的時候老師正好講烏夜啼,題目是從烏夜啼到烏鳴占──唐代奉烏祈福蠡測,老師提供了不少資料,我便拿來一用了。目前關於烏夜啼的論文不是很多,還是有寫的必要的,可以作爲科普文。
15
>22-05-30  琴律有準法與徽法,是品弦法層面的,屬於琴律學;緊慢哪些弦是弦式層面的,屬於琴調學。準法大致對應三分損益律,徽法大致對應純律,從理論上來講,準法的產生更早,因爲先秦時期的典籍都在說三分損益律,沒有說純律的;並且徽法一定是在徽位產生以後纔出現的,而徽位的出現不早於兩漢之際。從現存琴曲來看,早期琴曲徽法用得更多。本章需要與赫赫曆藏配合使用,很多內容直接在網頁上計算即可。2021-11 大改。感謝 @十则围之_朱狷 指出 錯誤
14
>19-01-13  去年便想彈幽蘭,但總覺得彈別人的打譜有點不明不白,於心不安,便一直等到這次寒假,得空從頭整理一徧。下面提供一些資料,有了這些,自己按彈幽蘭應該不成問題。

2017

 凡 1 篇 11204 字 篇均 11204 字
13
>21-12-06  看完此篇,可構建起一箇較完整的律學知識線條。本章非常簡單,無外乎一箇公式log2(x)、四箇音程純四、純五、正大三、正小三。重點掌握五度律、純律,其他作瞭解即可。文中介紹的律制都可以在赫赫曆藏中計算。